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苏厨> 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河北(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河北(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ddxsku新笔趣阁雅文小说起点文学81中文网
  

  战区是一个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战场,也是一个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条件等要素组成的综合体系,是一个完整的区域性作战实体。

  大宋如今其实就两个战区,一个是对抗西夏的“西北战区”,一个这是对抗辽国的“河北战区”。

  因为作战紧迫性的不同,西北和河北的情况,又有所不同。

  宋朝对辽作战所涉及的范围,包括河北东路、河北西路以及河东路部分地区,而这三路是行政区划。

  从战略上,却又根据山川地理,防守重点,被划分成了军事上的四路。

  这个创意来自富弼,他曾在给仁宗的奏章里提出:“定为右臂,沧为左臂,瀛为腹心,北京为头角。此四城者,河朔之所望也。

  余十五城为指爪支节,乃四城之所使者。

  定、瀛、沧各置一帅,北京置一大帅,余十五城分属定、瀛、沧三路,悉择善将守之。”

  后来的判大名府程琳和夏竦,将这个战略思想予以改善,最终,仁宗皇帝下诏:

  “分河北兵马为四路。

  北京、澶怀卫德博滨棣州、通利军保顺军,合为大名府路,

  瀛莫雄霸恩冀沧州、永静乾宁保定信安军,合为高阳关路,

  镇、邢、洺、相、赵、磁州,合为真定府路,

  定保深祁州、北平广信安肃顺安永宁军,合为定州路。

  凡屯兵将领,悉如其议,惟四路各置安抚使焉。”

  这就是河北四路这个名词的由来,其实是从对辽军事防御体系的角度来予以命名的。

  这个体系从战略意图来讲,还算颇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它将东西延展的宋辽边界防务,分成了三段。

  而三路的侧翼又彼此依靠,互相支援,可以依托自然地理上的屏障,如山川、塘泊等地利,使每个安抚使路都能在很小的正面上集中较强的兵力,起到较好的防御效果。

  第一路定州路,其目标就是控制太行山东麓山脚下的南北大道。

  这里大宋著名的“塘泊工事”的最西端,离太行山又有一段距离,属于山麓、平原的结合地带,没有险要的地理形势可以利用。

  所谓“保州以西至山下数十里,亡水塘之阻,虏骑可以平入。”

  “保州以东、顺安军以西,有平川横袤三十余里,南北迳直,并无险阻。”

  因此北宋政府在这里屯集了重兵,其兵力部署在河北四路中居第一位。

  所谓“本路边防事,重兵皆在保、定。”

  第二路真定府路,其目标则是控制著名的飞狐口。

  这条道路在北宋初年常常被辽人利用作为南下侵略的通道,与太行山东麓、河北平原的道路相比,这条“间道”的作用丝毫不逊色多少。

  一旦辽兵从此进入,不仅可以绕开部署在定州地区的重兵,还能够直接插入宋朝腹地,因此,大宋同样不得不在此重点布防。

  好在这一条道路处在山峡当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崎岖山路对于辽军骑兵的冲击力有一定限制作用,宋军在这里的防守压力与其他两路相对较小。

  因此真定府路在控制飞狐口的同时,还承担着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巩固定州路的侧翼,同时对从保、定过来的敌军,筑起第二道抵抗防线。

  第三路高阳关路,其目标则是控制雄州、霸州之间的道路。

  因为地理原因,大宋著名的“塘泊工事”,在这里出现了一个断裂的空隙,辽军数次攻击大宋,都是从这条道路返回的。

  除此以外,高阳关路还要兼顾到由北部边境直达沧州的道路,好在那一段本就滨海,沼泽遍布不说,之前黄河还频繁改道,辽军也不怎么敢从那里来,不算是防御重点。

  高阳关路的防务重心主要还是在雄霸二州之间。而高阳关的对面,就是辽国著名的白沟馆。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