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崇祯十五年> 第348章 御驾亲征(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348章 御驾亲征(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起点文学雅文小说南派三叔ddxsku
  [八一中文网 请记住 手机版访问 m.81new

  虽然吴甡刚才说丁启睿不适任,但却也没有说必败

  大军出征在即,此时说“必败”,十分不祥,为历来所忌

  崇祯帝脸色立刻就变了,眼中闪过怒火

  不惧皇帝恼怒的目光,凌义渠继续道:“陛下,丁启睿督师一年半,麾下三四万人马时尚不能顺畅指挥,面对张献忠的万余人马都不能尽速剿灭,以至于张献忠之势越来越大,如今又怎能奢望他能打败闯贼的五十万大军呢?不说左良玉,就算是方国安、杨德政也未必服他臣断言,纵使陛下赐他尚方宝剑,准他先斩后奏,他也压不住各部总兵而贼军势大,如果各路总兵不能听从号令,奋勇向前,而是存了保存实力,观望左右之心,则开封必败无威望,无权谋,军略也平平,所以臣以为万万不可用丁启睿!”

  朝堂一片静寂

  凌义渠所说的其实是许多朝臣心中的真实想法,不过国事危急,现在情况下却也找不出比丁启睿更合适的人选,只能凑合用,希望丁启睿能奋起神勇,一举击溃闯贼,但凌义渠却冷酷的认为,丁启睿没有奋起的可能,诸君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崇祯脸色冷冷,直视这个说出不吉之言的直臣:“那你以为,谁可以做这个督师?”

  凌义渠猛然跪下,额头触地大声道:“臣死罪臣冒死进言,陛下应御驾亲征!”

  此言一出,轰,整个朝堂就像是炸开了锅

  自从土木堡之变后,不管遇上多么凶险的事情,朝堂上再无大臣敢向皇帝提出“御驾亲征”之策,兵没有了可以再招募,督师阵亡了可以再任命,但皇帝没有了天下可就乱了一次土木堡之变让大明瞬间休克,几乎就亡国,若不是于谦力挽狂澜,大明的国祚能不能延续到今天都是一个疑问

  有了土木堡之变的惨痛教训,朝臣们便有了一个共识,绝不可让皇帝轻易领兵出京

  赢了,对皇帝的威望增加不了多少,败了那可就是天塌的大祸

  何况皇帝的主业是治国,而不是领军,论起行军打仗,运筹帷幄,皇帝肯定比不上进士出身,摸爬滚打的地方督抚

  当然,也不是没有例外,正德十二年十月,蒙古王子伯颜叩关来袭,明武宗就力排众议,御驾亲征,以“大将军朱寿”名义统兵出战,还亲手杀了一个敌军宁王造反时,他再次御驾亲征,不过刚走到涿州,南赣巡抚王阳明平息叛乱,活捉宁王的报捷奏疏就送到了他的御案前

  武宗皇帝被朝臣们视为荒唐,而武宗之后,再没有御驾亲征之事

  想不到今日凌义渠竟然在朝堂上提请御驾亲征

  众臣如何能不惊,如何能不怒?

  “凌义渠大胆!”

  “凌义渠想要祸乱我大明朝纲不成?”

  ……

  惊骇之后,群臣对凌义渠的攻讦,铺天盖地而来,口水都快要把凌义渠淹没了,也就是御史言官不在朝,不然凌义渠估计都能漂起来了

  凌义渠依然叩首在地,动也不动

  崇祯帝脸色发青,其实对于“御驾亲征”,他并不抵触,甚至认为若是自己御驾亲征,以自己的军略,中原的流贼和关外的建虏必不至于像今日这般糜烂,但同时他却也以英宗和武宗为诫,深知御驾亲征可能导致的危害性,因此心中虽有念头,但却绝不敢赞同……

  内阁四臣都是愤怒,除了周延儒没有说话之外,其他三人都站出来痛斥凌义渠

  内阁三臣如此,其他朝臣就更不用说了礼部尚书林欲辑甚至将凌义渠比作当年怂恿明英宗御驾亲征的太监王振,凌义渠是文臣,用太监比喻他是一种莫大的羞辱

  “陛下!”

  不理会群臣的攻讦,凌义渠忽然抬起头,眼有泪光,高声道:“臣提请御驾亲征,绝非哗众取宠,更非心血来潮,而是臣深思熟虑后的结果为救开封,朝廷调集的十六万大军,几乎是朝廷现在全部的家当,所以此战只能胜,不能败一旦败了,不但中原无法收拾,就是这京畿之地恐怕也不能安稳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