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崇祯十五年> 第798章 太子归来(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798章 太子归来(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雅文小说起点文学南派三叔ddxsku
  

  如果姜镶不那么积极,只是观望,哪怕是李自成兵临大同城下再投降,甲申之变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姜镶之祸,甚矣。

  姜镶虽然是大明将门世家出身,但其心中毫无忠义,只为个人利益打算,闯来了降闯,清来了降清,膝盖软趴趴,是人就可以跪。

  这样的人,朱慈烺心中厌恶。

  但就实务来说,姜镶也并非一无是处,起码带兵还是有一套的,顺治六年,他在大同反正之时,面对多尔衮统领的十万大军,坚守半年,令多尔衮束手无策,最后多尔衮本人也病死在大同城下。由此可知,姜镶还是有一定能力的。

  对姜镶这样的人,用肯定是要用的,但不能重用,朱慈烺想着,找机会,还是要把姜镶从大同总兵的位置上换下来,虽然松锦之战中,大同兵精锐尽失,但大同镇是大明九边重镇,为京师西面的门户,境内民风彪悍,又临着蒙古,青壮年多会骑马,有不错的兵源,这样的地方,交给姜镶这样三心二意,没有忠义的总兵,朱慈烺是不放心的。

  王辅臣和姜镶,一个观察,一个保留使用,而对于宣府总兵周遇吉,朱慈烺却是毫无保留,一心一意要重的,顺义之战时,宣府骑兵损失惨重,几乎是全军覆没,因此在分配缴获的蒙古战马时,朱慈烺给宣府镇多分派了两百战马,甲胄辎重,更是不吝给予。

  周遇吉不善言语,对太子殿下只是感激。

  永平府之战后,建虏主力已经退出了长城边关,大军留也无用,于是朱慈烺令顺天巡抚潘永图暂时留守遵化,和蓟州总督赵光抃共同负责蓟州防线,以防建虏杀一个回马枪,然后他率领张国维、吴三桂、周遇吉、马科、虎大威、唐通、白广恩、姜镶等有功将帅返回京师。

  而就在到达京师的前一天,他收到了军情司萧汉俊送来的密报。

  看完密报,朱慈烺脸色沉沉。

  这已经是近期萧汉俊送来的第三封密报了。

  三封密报都不关军务,不关朝政,只关两个字:流言。

  都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想不到堂堂大明太子,居然也会有这样的烦恼。

  说他和建虏达成了朝廷不愿意和建虏达成的秘密协议,所以建虏才退兵,这实在是一种侮辱,朱慈烺觉得,建虏派人传播这种流言,不但侮辱他的人格,也是在侮辱了崇祯帝和大明百官的智商---如此拙劣的谎言,我那父皇岂会相信?

  但是当看到京师最近三天忽然流传开的那四句童谣,他额头立刻就冒出了细汗。

  ……东边来,帽下口,一年两年殿上走;一个天。两个天,扫掉嵩藁换新颜。

  杀人诛心啊这是。

  和建虏签订秘密协议之事,可以派人调查,轻易的就能查出真相,但这四句童谣,天下地下,却没有人可以为他澄清,连他自己都无法说清楚---未来的事情,谁能知道?说他一年两年就要取代崇祯帝,这岂非是将他置于了一个“篡位者”的角色?

  萧汉俊在密报的最后说道:“臣无能,京师为锦衣卫和东厂控制,臣无法揪住散播留言者。”

  又道:“建虏退走,京师百姓奔走相告,都说是太子殿下之功,殿下声望已达他和建虏签署秘密协议,或许不会给他造成什么伤害,但这四句童谣,还有京师百姓对他山呼海啸的拥戴,却有可能伤到父皇那脆弱的自尊心,到最后,有可能会生出一些不应有的怀疑……

  如果是朱慈烺的本尊,一定不会、也不敢这么猜疑自己的皇帝父亲,朱慈烺是穿越者,前世身为残疾人的白眼和目睹的一些悲惨,令他心志比一般人坚定的多,熟读的历史,加上穿越以来的相处,更是令他对崇祯帝有了自己的一些独特看法。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