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策摇了摇头,道:“我也不知,看这几百被逐出城的士卒,与昨日卜虎领人军械装束好似一样。哦,方才,谢过子义兄提醒。”
太史慈也是心念间想到此处,当时情势,由不得再三思量,才会直呼刘策姓名,大声告知刘策,只是,如今看来,方城之上,似乎没有暗中突袭的意向。
“倒是有些惭愧,我太过于谨慎,让仲业乱下了军令,若是趁着此时,早将城下之人尽数杀了去。”
“唉!”刘策笑道:“子义兄说的哪里话,军令是我所下,我想法与子义兄相若,这几百人,怎能和我的这些伙伴相比,我不会任由伙伴麾下之人身处险境,没有了城墙之利,杀眼前之人,易如反掌而,我们且守在城外,看看他们如何行事。”
刘策这一边,依着号令撤退。
卜虎的麾下,早听到后方有骚乱,还有什么城门关了,骂娘的,乱成了一团,眼见来势汹汹的对手退去,庆幸还来不及,怎会想到什么乘胜追击,万一是人家的诈退呢?
至于刘策高喊的后退口令,听明白,听不明白的,也当作是己方的军令,反正战场混乱,谁喊的还不都一样?
裨将军高胜世居幽州,逃过荒,吃过土,直到应了公孙瓒的号令,成了公孙瓒麾下一名小卒,没读过书,也没什么出众武艺,混到如今的军职,也是因为卜虎觉得高胜的名字喜庆,才给了高胜一个机遇。
高胜觉得,活了三十多年,以往的岁日加起来,也不及从打开城门到关闭城门的这段时间漫长。
原以为借着公孙瓒和卜虎的威势,向方城太守借兵,以两千人去捉两百人,十比一的数量,轻而易举的事情,高胜甚至没有拿出公孙瓒的手令,太守就同意了高胜的计策,点了城中所有的能战之人,让他们跟着高胜,去城外破敌。
高胜带来了一千多人,守在方城城门内,借着方城守军的气势,才压制住了方才因为另外两个裨将军死去,带来的士卒不服从苗头。
卜虎的麾下,看到了以往对卜虎都没有好颜色的守备竟然听从了高胜的号令,还以为高胜手中握着什么要紧的手段,又想到死去两个裨将军,空出了位置,待到卜虎回来,说不得就轮到自己在那个位置上坐一坐,方才被太史慈和刘策震慑的士气一时之间有所回升。
于是,高胜勒令之下,几乎倾巢而出,驱使着士卒打开城门冲出。
身先士卒,以一当百的事只是口上说一说,高胜自知本领,躲在靠后的位置,随军冲出,眼见刘和逃窜,只余下两个人不自量力的阻拦,卜虎的麾下只当是功劳,呼喊着就要将刘策和太史慈乱刀剁死。
好在,高胜没有冲在靠前,才捡回了一条命。
正要指挥人去将刘策太史慈二人围死,直至听到了城门关闭声,高胜才注意到原来跟随自己前来的方城守军,却是又返回了方城,看他们的阵势,分明早就得到了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