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辽东有许多世家,对公孙度不服,使一些手段,嫁祸给公孙度,也未尝不可,说不得,能趁了这个时机,怂恿莽汉张燕除去这些眼中钉。
可未曾想,从一开始,李儒想要的,就是公孙度这颗人头。
随后几日,贾诩使人,散布在辽东各处,放出一些风声。
诸如,幽州的百姓,去年和前年,都是受了刘和政令,免除三年的赋税,如今百姓家中,都存有余粮,自己开垦的土地,又能耕种自足,这辽东,受了公孙度辖制,可还是要上赋税,纳钱银的,若是能归附了幽州,那么,也会同样的享受着与幽州同等待遇。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百姓,一视同仁。
有了这等消息,便是连公孙度的死讯,也没有多少人关注了。
百姓乐于积攒粮食,免除赋税,而城中的守官,和世家之人,却是看中了刘和的潜力,如今天子死了,公孙度前年就自封平州牧,这点心思,谁还看不出来,刘和在幽州的做为,显然对世家都有利,两相比较之下,怎么选,还不是明摆着的吗?
于是乎,没有费了些工夫,小黑便取下了半个辽东之地。
唯有公孙度麾下大将柳毅,与阳仪以玄菟与小黑相拒。
这并非是柳毅、阳仪存着取公孙度代之的心思,而是身为公孙度旧部心腹,一则看看小黑对他们的态度,二则,以玄菟来作为筹码,谈些条件。
对于李儒说的,公孙度抢了张燕的东西,不管是柳毅,还是阳仪,都是深信不疑的。
公孙度是什么样的人,这二人最新知肚明,见利忘义,心胸狭窄,又妒嫉贤能,只是机缘巧合下,才占了辽东之地,便是如此,仍有近半地辽东城人,对公孙度不服从。
去年,徐荣到来后,以强力手段,平息了辽东的几场叛乱,还为公孙度取了新的领地,为此,公孙度以为是自己的机遇,便放任徐荣夺了柳毅兵权,柳毅和阳仪也渐渐为公孙度疏远,可谁想到,其后又有了转折,徐荣带走了辽东的精兵,柳毅兵权被夺,麾下只有残兵弱将,心中自是对公孙度不满,当时阳仪还劝过柳毅,随后公孙度将这闷气撒在阳仪头上,说到阳仪办事不力,若是早些时日,连和了戍军张举,还有塞外乌桓一部,早就取了幽州,哪里还有今日的窘迫。
阳仪一看,这还劝什么柳毅呀,摊上这样的上锋,平白无故挨骂谁会情愿,还是离得远远的好些。
柳毅与阳仪,都是辽东的世家之弟,公孙度如何,与他们实则没有什么关系,如今刘和明着要取辽东,若是趁机与刘和讨要些利益,岂不是比跟随公孙度更好。
于是,便形成了眼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