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在稷山之南,渭水之北,故又名渭城。
一路辛苦跋涉,林青羽披着如血夕阳,踏着漫天白雪,一身玄衣如墨,挎剑负矛,走进了这座天下瞩目的雄城。
咸阳有内外城之分。
内城主要由渭水之北的咸阳宫和渭南的兴乐宫组成,横跨渭水,靠长达二百八十步的渭桥贯连两岸交通,形成宏伟壮丽的宫殿组群,且规模远非其他诸侯国的宫殿可以企及。
两宫气势磅礴,全部均为高台建筑,有上扼天穹,下压黎庶那种崇高博大、富丽堂皇的气魄,隐然有君临天下之象。
外城比内城大了十多倍,是平民聚居的郡城区。
世人多认为秦国不鼓励经商,事实恰恰相反,秦国不仅不禁止经商,更对优秀的商人大家奖励。
关中的土地,秦国只占天下三分之一,人民不足三分之一,财富却占据天下十分之六,正是这些财富,为秦国连续发动灭国之战奠定了基础。
这外郡城区,便是秦国商业最发达、旅运最频繁的商业区,肆上货物,品种繁多,物美价廉。
当林青羽踏入城东市集时,便目睹各种畜类产品的出售,例如肉、皮、筋、角、脂、月交等等,又有陶、木、铁器、纺织品等手工业制成品,其况之盛,远非赵魏两国所能及。
在距离市集不远之处,林青羽觅了一座清幽的小院,直接掏钱买了下来。
隔日,他到了城东最大的酒楼戴星居。
“戴星”是一种名马的名字,这种马的额头间长着清一色白毛,好似堆着一团白雪,俗称玉顶马。酒楼称为“戴星”,便是要借戴星马的珍贵来衬托自己的尊贵。
能入得此楼之内的非富即贵,林青羽若非魏赵一行意外的赚到不少,在这里还真消费不起。
他所在的位置是酒楼二楼,二十多席设于一厅之内,有点像后世的酒楼,只不过宽敞许多。
他登楼之时,其中十几席早有客人,饮酒畅聊,闹哄哄一片。
在大厅各个角落,均设有旺盛炉火,屋子面积颇大,却是温暖如春,与楼外飞雪形成鲜明对比。
林青羽独坐一席,要了几样精致细点和一壶老酒,自斟自饮。
这几年,正是大秦最意气风发的年代,先轻易覆灭han国,后连败赵国,天下诸侯无不在大秦铁骑之下瑟瑟发抖,天下归秦之期已然不远。
这厅中诸客非富即贵,高谈四座,论着诗词歌赋,论着如画美人,也念着秦赵之战,天下之局。
林青羽的位子靠近窗边,斟了一杯酒,换了更一个舒服的姿势,轻轻的推开窗,看着外面白雪纷纷,口中轻声唱道:“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这首《行香子·述怀》出自大文豪苏轼之手,是他失意苦闷之时所做,论名气远不如豪迈奔放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却是林青羽最喜欢的一首词。
人生很短暂,能做得不多,回首一看,一切都是虚无,就像偶尔掠过墙缝的阳光、又像燧石取火闪过的火花,或者是黄粱一梦中一段不切实际的经历,都是稍纵即逝、无法真正拥有的。与其浪费生命去追求名利浮云,不如放下一切做个闲人,对一张琴、倒一壶酒、听溪水潺潺、看白云飘飘,享受当下的美好自在。
这首词述说的也是林青羽曾经的生活观。
他父亲是大学老师,母亲有自己的公司,虽然不算大富大贵,却也足以让他有资格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只可惜他刚刚成年,父母便意外过世,让他成为孤身一人。
林青羽外无傲气,内有傲骨,不想麻烦别人,自己将父母遗留下来的产业变卖,只剩原本居住的宅子。
在那宅子中,他独自一人,就是过着这种听溪水潺潺、看白云飘飘的生活。
嗯……当然,还可以用另一个字来形容--“宅”。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