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渐渐地,两人从地理聊开了去,徐弘祖对于民生时政等方面的见解,并没有给高进太大的欣喜,可是徐弘祖能看到大明底层百姓生活的最真实的一面,已经足够了。
高进能察觉出徐弘祖言语间对朱明朝廷的不屑和隐隐的怨怼,同时也对程朱理学和科举体制报以憎恨,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徐弘祖结交的朋友圈里,固然有浮于表面的读书人,但也有和他同样不屑理学功名的所谓狂生。
朔方治下,除去草原不算,高进的核心基本盘只有神木县,虽说靠着他自建学堂,让学有所成的工人和伤残士兵完成了对神木县的基层把控,再加上朔方都护府在河套的统治,早就把他的人才储备给耗得差不多。
高进也想接纳大明的读书人到朔方的体系里,只是两百多年程朱理学和科举制的僵化体制下,但凡走科举功名的读书人几乎九成九都被养废了,只知道做官不懂得做事,这前前后后跑他这里来投奔的读书人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可最后留下来的连十个都不到。
这其中也不乏有几个身怀屠龙术自以为见识高明的读书人,可是高进对于那什么狗屁屠龙术毫无兴趣,打天下靠的是真正的实力,而不是所谓的权谋和妥协。
高进需要的读书人是脑子灵活,能够接受朔方的规章制度,而且能深入基层,和老百姓打交道的实干型人才,可大明的科举体系培养出来的全是满脑子中举做官的无能之辈。
遍数眼下大明朝,能够在辽东稳住局势的只有一个熊廷弼,剩下朝堂里那些官员,还在想方设法地给他找麻烦。
曾几何时,高进已经打算,大不了接下来几年,陆续将他军中那些老兵抽调用于管理地方,可是和徐弘祖的交谈,给了他另外一个选择。
心学的名头很响亮,但是流派众多,这其中泰州学派便属于被朝廷禁止的异端邪说,万历朝朝廷掀起的学案里,泰州学派可谓是受到压迫最为残酷,从何心隐到李贽就没一个善终的,当然泰州学派的生命力也足够顽强,在民间也是屡禁不止。
比起大明朝传统的读书人,泰州学派的读书人要接地气得多,对圣人学问没那么盲从,而且从思辨和实干能力都比学理学的读书人强得多,到最后占据朝廷主流的程朱理学派官员们只能从肉体上毁灭泰州学派那几位难以入仕的巨头,禁毁他们的书籍,驱散他们的追随者。
对于朝廷来说如同洪水猛兽的泰州学派,放在高进这里,便都是可用之才,“徐先生,既然你和泰州学派的几位先生有旧,那就劳烦你修书几封,告诉他们,我朔方治下,不禁何李几位先生的学说……”
喝得有些微醺的徐弘祖当即欣然应是,虽说泰州学派民间拥趸甚多,可在江南等地,最多也就是半公开或是偷偷摸摸地收徒教学,而且这里面也不乏投机取巧之徒,在他看来反倒是大都护的朔方治下,最适合泰州学派那几位朋友过来,因为大都护虽然不懂什么泰州学派的学问,可是做的事情却暗合泰州学派一直以来所追求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