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汉阙> 第481章 谁寄锦书来(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481章 谁寄锦书来(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起点文学ddxsku新笔趣阁雅文小说
  

  虽然大多数士卒都在当地娶了车师、乌孙胡姬,动作快的儿女都三四个了,但偶尔收到故乡的书信,不论官职,都哭得稀里哗啦,这漫长的戍守,何日是终期呢?

  虽然也有大半数的人习惯了当地生活,乐于坐拥葡萄园和胡婢美姬,已决定不再归乡,但郭翁中仍想回去,他念念不忘一件事。

  “我非得立大功,登朝堂,在天子面前向他请罪。”

  傅介子挟旌旗与讨匈奴檄文抵达北庭时,他知道,机会来了。

  现在只等乌孙人前来汇合,但他们当真会来么?虽是汉朝公主主政,但乌孙毕竟刚从内战中走出来,民生凋敝,康居虎视眈眈,万一……

  没有万一,远处扬起了阵阵尘埃,那是数万大军在行进跋涉,乌孙的狼头旗,代表解忧公主的秦琵琶旗陆续出现在眼前,一如大汉两次相助一样,今日天子有召,解忧太后亦发乌孙泰半之兵来援。

  起码四万人,两万骑战士,自带干粮肉酪,还有两万作为辅兵的牧民,赶着牛啊羊啊,这就是乌孙人的后勤。

  乌孙大禄冯夫人,还有她的丈夫右大将来到傅介子马前,下马拜到:

  “奉乌孙太后之命,乌孙如约而至,自大禄以下四万骑,尽听傅公号令!”

  当年傅介子为了保住赤谷城,失去了一只手臂,今日轮到乌孙人来报答他的恩情了!

  傅介子扶起这对夫妇,再度翻身上马,带着汉乌联军出发,旌旗转向,奚充国、冯奉世、郑吉、孙十万、郭翁中等人也相继转向,他们可有一段长达三千里的征途要走。

  燕然将军傅介子独臂东指,越过了巍峨金山,越过草原,瞄准那座李广利战败辱国的山脉:

  “向燕然山,进军!”

  ……

  同是六月,莽莽阴山南麓,朔方郡西北高阙塞,作为阴山的隘口,塞内是新秦中河套地区的膏腴之土,城郭田亩,塞外却是匈奴之境。

  年过七旬的赵充国老当益壮,立于战车之上,阴山的阴影被太阳映射,在地面上拉得老长,遮蔽了汉军阵列。

  赵充国知道,这座要塞是由赵国所建,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一口气征服了娄烦等邦,夺取这片土地,命名为九原。

  在秦灭赵时,此地为匈奴所占,但秦始皇帝很快便让蒙恬发三十万兵北上夺之,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但秦亡楚汉之际,河南与北假中再为匈奴冒顿单于所夺,这之后数十年,此地都是匈奴南侵的跳板,直到元朔二年,还是车骑将军的卫青雁门,三万骑击匈奴,夜袭右贤王,西定河南地。

  “按榆溪旧塞,绝梓领,梁北河,讨蒲泥,破符离,斩轻锐之卒,捕伏听者三千七十一级,执讯获丑,驱马牛羊百有馀万,全甲兵而还。”

  夫用兵之法,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甲兵而还!这是最了不起的事,孝武皇帝大喜,援引古诗:“薄伐玁狁,至于太原,出车彭彭,城彼朔方”来纪念这场大胜,将高阙以南的河套地,命名为朔方郡。

  如今,三辅、三河、凉州骑共八万大军,已集中在高阙塞内,这是在朔方跟着赵充国屯戍一年有余的士卒。他们用锄头铁犁耕耘脚下这片沃土,把常平仓装得溢出了谷子,那些粮食如今变成了畜、车上满载的馕和炒米。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