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魔临> 第三十四章 蒸口气(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三十四章 蒸口气(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雅文小说新笔趣阁ddxsku起点文学南派三叔81中文网
  

  上一次燕楚国战时,燕人就已经呈现出了琢磨与学习攻城的态势,被推出来当标兵示范的,还是那时候只是平野伯的摄政王。

  而在摄政王统御晋东的这些年里,燕人的战争器具的设计与打造水平,已经后来居上,虽然晋东仍然是以骑兵而出名,但它的任何一个对手,都不会小觑其现在对城池攻坚的能力。

  原本的领先者楚军,现在则成了追赶者。

  好在,

  战争的胜负手,终究是在于人。

  这一次,优势兵力体现在局部战场之下,是难逢的绝佳机会,要且必须要有所作为。

  ……

  “都督,下一批粮草的起运,可能会晚三日。原因是输送了一批军械上去后,占了运粮的舱位。”

  “三日,无妨,先前的军粮已经送上去了,足够大军十日之用,你也辛苦了。”

  “不辛苦。”

  谢玉安伸手拍了拍身边这位文士的手背;

  楚人倒没怎么浸染晋风,但楚人天生好浪漫的风气,让其贵族阶层,对于男子之间亲昵一点的举动,较为接受。

  “难为你了,身为孟师的嫡孙,本该像景氏一样在郢都好好地修史做学问,如今,却得到此地来,为军中分忧。

  不过我相信,孟师在天之灵,会宽慰的。”

  孟寿,曾修四国史书,更曾是靖南王的文教老师,归楚后,曾见证过火烧郢都,于五年前亡故。

  “爷爷在天之灵,可能不会高兴。”孟启灵说道。

  “哦,为何?孟师不也是我楚人么,楚国打了大胜仗,孟师泉下有知,怎会不喜?”

  “都督,爷爷曾修四国史书,其实,在爷爷心中,他认为自己是夏人更甚于楚人。”

  “呵呵。”

  谢玉安倒是没因为这句话而生气,反而笑了起来,道:

  “倒是能懂这句话的意思。”

  “在爷爷眼里,燕国,是燕侯之国,晋国,是晋侯之国,我大楚,是楚侯之国,其余诸多小国,连同那乾国;

  也是诸夏诸侯之国。

  自大夏分崩以来,天下纷纷扰扰,所谓国之战,乃诸侯之战,为诸夏之内战;

  而燕对蛮族,晋对野人,我大楚对山越,甚至是乾对西南土人,这些,才算是外战。

  爷爷这辈子,耗尽半生心血,修四国史书,看似圆满,实则遗憾。

  修史者最高所愿,非修诸侯史书,乃修天下史。”

  “这些,是孟师与你说的?”

  “不,是我从爷爷归楚后所著的一本书中看了所知。”

  “书呢?”

  “爷爷去世后,此书呈交与陛下,陛下下旨,禁止刊印发散。”

  谢玉安点点头,道:“理所应当,孟师这书,不该出现在此时的大楚,其实更适合出现在对面的燕国。

  若是此番战事得以顺利,若是我大楚能从燕人的压力之下挣脱站起,国运能得大势,那此书,就能从皇室封存之中,取出加以供奉了。

  在孟师眼里,或许他巴不得这场仗,我大楚败,且要败得彻底吧。

  孟师不在乎到底是谁家一统了这诸夏,在乎的是,诸夏何时能再真正的一统。”

  “正是因为不理解爷爷的这个想法,我才会出现在这里,我觉得我是楚人,理所应当地站在这里,为大楚而战。”

  “吾辈当尽吾辈之责。”

  谢玉安缓缓地吐出一口气,

  面向北方,

  感慨道:

  “当年燕国不惜以疲敝之国力,甚至以皇子之死栽赃我大楚,也要发动起对我大楚的国战,其目的,就是为了这座镇南关。

  这座关,于我楚人而言,实在是太过重要,也太过沉痛。

  夺回它,我大楚才有资格重新立起来。”

  “都督……”

  “有什么话尽管说尽管问,这是当年孟师教导我时说过的话。”

  “都督,若是此战,未能成功呢?”

  “未能成功,那好一点的结果,就是我大军再度撤回三郡。”

  “坏……坏一点的呢?”

  谢玉安闭上了眼,

  道:

  “你家有拓印本吧?”

  “什么?”

  “没有?”

  “没有,但……我都背下了。”

  “誊抄出来。”

  “这……”

  谢玉安转过身,摆摆手,

  道;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