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配方就能卖100万比塞塔……合1万多美元了,这东西居然这么值钱?”陈鸿程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秦海把手里的合同递过去,说道:“老陈,你也真是没见过钱。这100万比塞塔只是第一笔货款。三天之内,胡安尼托还要向我支付尾款。这个合同总共是6万美元,如果不是急着用钱,我不可能这么便宜就卖给他的。”
陈鸿程拿着合同却没有去翻看,而是支支吾吾地问道:“小秦,那这笔钱……咱们怎么算呢?”
出来之前。秦海与陈鸿程商定,此行的目标是开拓欧洲市场,把秦海手里的特种钢材卖到欧洲来。所以把销售的产品定位特种钢材,是因为特种钢材的附加值高,与普通钢材相比。每吨的价格可以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可以省去许多运输成本。中国目前还是一个钢材短缺的国家,大量出口普通钢材是不现实的,而销售特种钢则不会影响到国内的供求,这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在销售利润的分配方面,双方商定,不论最终的成交价是多少,销售收入的5%作为红海公司的佣金,余下的作为平苑钢铁厂的收入。秦海的平苑钢铁厂没有独立的外贸权,在外贸部门的人脉关系也不够硬,需要借助红海公司作为面向海外的销售代理,给红海公司5%的销售额作为佣金,也是必须的。
陈鸿程不了解钢材的生产成本,所以也无从评估秦海的实际利润。按销售额进行提成是一个对双方来说都比较合理的方式。秦海声称,三年之内他在欧洲的年销售额至少可以达到1000万美元,按5%计算,陈鸿程可以拿到不少于50万美元,如果按黑市价去转手,那可就是500万人民币。
陈鸿程在这笔交易中所付出的,不过是一些关系而已,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成本,这些收入几乎就完全是利润了。在80年代中期的中国,一家公司一年能够额外挣到不少于500万人民币的利润,那简直就是种了一棵摇钱树了。
双方有了这样的约定,可谁知道到了欧洲之后,秦海做成的第一笔生意居然不是卖钢材,而是卖了一个配方。这种知识产权的交易连海关都查不到,也根本用不上陈鸿程在外贸中的关系,这样的收入还有必要分给陈鸿程吗?
要说起来,秦海今天完全可以不带陈鸿程一起出来,也可以在交易完成之后,把钱装进自己的兜里,不交给陈鸿程。但秦海没有这样做,收到钱之后就直接塞到陈鸿程手里了,陈鸿程不知道秦海的想法是什么。所以不得不问个清楚,以免弄出一些不必要的尴尬。
听到陈鸿程的话,秦海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想起自己和陈鸿程是属于两个利益主体的。这种涉及到钱的事情,不说清楚还真不合适。他笑了笑,说道:
“这有什么好算的?咱们不是说好了吗,在欧洲市场上的收益,你拿5%,余下的是我的。这一点我要解释一下,我拿大头是有原因的,开发一个配方的投入,可不比生产钢材要少,我们挣这种钱也是有成本的。”
秦海这样解释一下。是怕陈鸿程心里不痛快。但陈鸿程的想法却与秦海不同,他自己就是习惯于空手套白狼的,慢说开发技术需要投入,就算这些技术是凭空来的,秦海拿走95%。陈鸿程也不会觉得不合适,他只是在想,自己有什么理由要拿这5%。要知道,即使是5%,也有足足3000美元,这可不是一笔小钱。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