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振华先做的一件事,就是调动了包括卫景文、范世斌、刘兆华、王海胜等在内的一批技术人员,让他们分期分批随着吴杰一起前往苏联,去洽谈购买技术资料和设备的事情。
一开始,到苏联去的这些技术人员还想着精挑细选,讨价还价。到后来,大家终于认识到,苏联在长达70年的时间里所沉淀下来的技术实在是浩如烟海,要一样一样地去挑选,没有十年八载的时间就不可能完成的。悟透了这一点之后,大家也就不再费神了,只要是觉得大概过得去的资料,一律打包买下,然后装车运回中国。
苏联的情况,正如吴杰所说的那样,已经完全失控了。各个单位的人都在想方设法地给自己谋私利,只要有人肯出钱,让他们卖什么东西都可以。无数有形和无形的财富,就这样迅地流失出去了。
在北京西北郊的山里,一座沉寂已久的军营突然变得喧闹起来。先是来了一支建筑队,把几处原来用于存放武器弹药的库房进行了改造,使其变成防潮、防尘的档案室。接着,一卡车一卡车的档案袋不知从什么地方源源不断地运来,被分门别类地放进了仓库。
一群从各单位聘来的退休教授、退休工程师住进了兵营,据说是在从事一项保密工作。与他们一起工作的,还有百名来自北京外国语学院以及其他几所大学的俄语系学生,他们在进入这所兵营之前,专门接受了三天的保密教育,而且一个个都和汉华重工签了保密协议,承诺不把自己工作的内容泄露出去。
一场规模空前的资料整理工作悄然展开了,工作人员们从那些积满了灰尘的档案袋中翻出一份份实验记录,将其进行编号,归类,并且撰写相关摘要,建立起一套检索系统。那些被鉴定为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料,则由专门人员进行全文翻译,然后迅转交给相关单位,以便尽快应用于生产实践。
香港的钱元平律师也赶过来了,他为这座曾经的兵营带来了一块木牌子,面写着“汉华技术情报研究所”的字样。这个研究所其实在几年前就已经存在了,是林振华委托钱元平在他所设立的专利基金的基础建立起来的。钱元平目前已经正式成为汉华的一员,担任了技术情报研究所的主任。
除了情报资料以外,一大批机器设备也被运回了中国。陈天利用他的系统,贿赂了苏联境内铁路沿线的官员,于是这些官员就睁只眼、闭只眼地听任一列又一列的平板车拉着重型装备驶出了苏联的国境。
苏联机器给人的感觉是傻大黑粗,但换一个角度来看,那就是用料充足,坚实可靠。一些重型机床的机身都是实打实的整块铸铁,这使得这些机床在运行时床身的震动十分微弱,能够更好地保证机加工的精度。
大多数的苏联设备都被送到了鲁中机床厂,其中有一些可以直接用于生产,另外一些则会进行必要的改造,使其性能提升一两个档次。鲁中机床厂作为一家生产重型机床的企业,需要进行许多大型机件的加工,这批苏联设备正好能够满足这样的需求。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