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官居一品> 第九零七章 见龙在野(下)(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九零七章 见龙在野(下)(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起点文学雅文小说
  

  于是,在文官集团成为权力者后,社会上也开始出现讲学〖运〗动。一大批大学者投身讲学,教诲众生。起先,讲学家们并没有跳出宋代理学家的窠臼。官居一品在线阅读他们将挽救士人风气的希望,放在了呼吁士大夫加强品德修养上,却不敢对程朱理学有丝毫的质疑。只是将〖道〗德沦丧归咎于,读书阶层只把程朱之学当成是通过科举之门的一把钥匙,并非一种自觉的人生需要。架空历史小说排行榜而士风的**,正是因为广大士人缺乏对程朱之学进行自觉深入的体会。所以,他们要通过讲学〖运〗动使宋儒的xing理之学真正深入人心,用“存天理,灭人yu”的旗帜来dàng涤仕途和官场的**气息。

  因此可以说,在阳明之前的讲学,都是对程朱理学的深入阐述和巩固,然而从其效果来看,却令人极端失望一从英宗时期开始,太监王振首开宦官乱政之风,而广大文官集团不但不敢与之抗争,反而拜倒在其门下,以巩固或提高自己的地位。文官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互相倾轧也如火如荼,政治日益**黑暗。这使得关于从世道人心上,为现实政治寻找解释的儒者,对此前的思想学说发展特别是讲学〖运〗动进行反思和检讨,就是将现实政治归咎于世道人心,并最终归结为教化人心的经义出了问题。

  因此儒者们,对此前的思想学说发展特别是讲学,进行了反思和检讨。结果使新一代的思想家得出一个结论,株守于宋代的程朱理学无助于改变世道人心。他们大胆主张对占据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进行怀疑和改造。比如白沙先生陈献章,便主张独立思考和勇于怀疑,用他的话说,即是“贵疑,:“前辈谓学者贵疑。架空历史小说排行榜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在程朱理学被视为金科玉律的时代而主张贵疑,其对程朱理学的怀疑自不待言。但真正动摇并颠覆了理学根基的,是阳明先生王守仁!其学说前以详迹,不复赘言。只消知道一点,孔圣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而朱熹对此的演绎是——古之yu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yu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三yu齐其家者,先修其身:yu修其身者,先正其心:yu正其心者,先诚其意:yu诚其意者,先致其知。架空历史小说排行榜致知在格物。

  依照理学的说法,格物致知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之最基本的环节,王守仁却提出格物致知是不可行的,从根本上否定了理学的实践意义。

  出于救治现实政治的思考,王守仁在格物致知之外提出了一种新思想学说,这即是人所熟知的“致良知,。何谓良知呢?王守仁本人多次对此进行明确的论述。他说:“夫心之本体,即天理也。天理之昭明灵觉,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与前儒的故作高深不同,阳明公的意思极为简单和明白。所谓良知,即是人心中固有的、与生俱来的天理。这种良知的得到,并不需要向外去格物,而只须到内心去寻找。这种良知说的提出,从表面来看似乎是孟子“人皆有其侧隐之心,的老调重弹,又似乎是理学家所攻击的堕于禅道,但从现实政治的角度来考察,则其根本意义仍在于攻击当时日益**堕落的广大官绅集团。

  因为依照被当做官方正学的程朱理学,只有向外格物才能获得真知,这种格物致知的理论只适于广大读书阶层,只有熟读圣贤书的人才有能力去格物,去成为圣人。这等于不明确地提出了读书人最高贵、最聪明。也就为官僚集团提供了一种享有特权生活的理论支柱。

  阳明心学提出良知说,实际上对官绅集团的优越感来了一个釜底抽薪一既然圣人不是格物而能做成的,而良知又是人人天xing中都具备的,这就抹平了官绅集团与普通百姓之间的沟壑,所有人都同样必须去寻找自己的良知,也就没有谁高贵谁低贱之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