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船队便启航离开了大沽口。
从成山头到大沽口是逆流,需要五天功夫。返程自然就是顺流了,两天就能到成山头。
金科告诉赵昊,因为俘虏太多,天又太热,关在船底舱又闷又臭不说,几天就能死光。虽然倭寇死不足惜,但好容易抓到的免费劳动力,白白死光就太可惜了。
所以他让王如龙带着乌尾船舰队,先一步去到耽罗岛南边不远处的加波岛上,利用李朝水军的营房关押俘虏、等候会合。
因此船队没有顺着洋流沿大明海岸线南下,而是从原路返回了耽罗岛。
结果来时三天的航程,足足走了六天,才到了加波岛。
~~
加波岛四四方方,几乎是个边长一公里的正方形。岛南边突出一道长长的海岬,正好形成一个天然的避风港,王如龙的船队就停泊在这里。
不过乌尾船类似福船,底尖如刀,不敢轻易停泊靠岸,只能在深水处下锚。然后用缴获的十条朝鲜剑船,将陆战队员送上岛。
岛上有李朝的哨所,驻扎了十来个朝鲜水兵,负责监视从东面南面袭来的倭寇,之前的烽火就是他们放的。
这些水兵生存环境恶劣,待遇极差,非但分赃没份儿,而且经常连饭都吃不饱。所以哪有什么抵抗精神?别说来的是天朝人,就是倭寇登岛,他们也会马上投降的。
控制住岛上局面后,保安队便将俘虏一船船运下来,关在岛上营房里。虽然仍旧很拥挤,但至少比闷罐似的船舱里强多了。
虽然船队有的是粮食,但江南集团没有白养俘虏的道理,只有让俘虏在劳动中升华灵魂的规矩。王如龙便命他们拆掉岛上残破不堪的栈桥,然后伐木采石,重建一个更大的码头。
这些日子,六百多名日本俘虏,加上一百多名李朝俘虏,天一亮就起来,在陆战队员们的刺刀下开始上工。
当然,日本人和李朝人还是有区别的。
工地上所有苦活累活危险活,都是由日本俘虏一力承担。
至于李朝的俘虏,则或是当工头监视日本俘虏干活,或是做饭、送饭,干一些比较轻的活。
最不济也能混上个伐木工。
因为刀斧都有杀伤力,是不可能让日本俘虏接触到的。所以那些李朝人虽然苦些累些,但因为天朝大人们的信任,感到了无上光荣,砍起树来也特别有劲儿。
更别说那些分到点儿权力的李朝人了,那小皮鞭抡得啪啪的!日本俘虏别说偷懒了,就是不偷懒都会被逮到机会抽一顿。
至于做饭的朝鲜人,故意在米饭里掺麸皮和草叶,在饭团里掺沙子。放饭的时候故意丢到地上,往锅里吐口水,就更是家常便饭了。
面对李朝监工们的皮鞭,日本俘虏们敢怒不敢言,一边默默承受,一边在心中诅咒棒子们。不知不觉就把仇恨的对象,从消灭他们的海上保安队,转移到了李朝人身上。
王如龙这手分化俘虏是跟童梓功学的,可以让俘虏泾渭分明,互相仇视,这样更便于管理俘虏,大大减轻监管负担。
后世的史学家在研究童主任的集中营时,无不诟病这手太过粗暴,非但不尊重基本人权,还有可能会引发暴动。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