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了两三轮,伴随着大小羊肉下肚,又喝了几碗水酒,多少肚子里面就有些底数了,斐潜也就放缓了速度,端起了酒碗,对蒙恕说道:“宽之出山助某,不胜感激,且胜饮之!”
蒙恕举碗,一饮而尽,然后将酒碗放下,沉吟片刻之后,开门见山的说道:“某闻将军有‘老秦令’,可否一观?”
斐潜从怀里取出了那一块老秦令,让亲卫转给蒙恕观看。
蒙恕将手在身上衣袍使劲擦了擦,才小心翼翼的接过了老秦令,捧在手中仔细端详着。
斐潜一边慢悠悠啃着羊肉串,一边看着蒙恕脸上难以掩饰的神情变幻,心中不免有些感慨。
“昔晋献公立骊姬,生奚齐,后骊姬贼太子,太子缢于新城。姬遂谮重耳,重耳出奔,方得穆公之助,终成晋国百年霸业。”斐潜缓缓的说道,“如今可知,逃者生,缢者亡。然先秦之事,何其似也,若为其时,孰对孰错?”
晋献公是骊姬暗中搞鬼,陷害了太子申生,而秦国则是赵高指鹿为马,赐死了太子扶苏,虽然年代不同,但是其实非常相似,只不过晋献公还有个能力强一些的儿子重耳,再加上春秋时期环境还不像秦末那么的恶劣,所以重耳成为了春秋五霸。
太子申生是个悲剧性的人物,是骊姬阴谋诡计的牺牲品,同时也是他所信奉的观念的牺牲品,既已知道罪魁祸手是谁,却为所谓大义而不愿反抗,原本出逃本可以存活,却以自尽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扶苏也是如此。
这种悲剧性的人物多半只能在注重孝慈、仁义的社会环境当中才能找到,他们把自己所信奉的道德准则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宁可自己含冤而亡,也不让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损于应当忠孝的对象。站在他们的立场之上,绝对不可能想到以牙还牙、以恶报恶,剩下的就只有以牺牲自己来成全他人。
这样的行为固然很可贵,但是其所付出的牺牲,却有一个值不值得的问题,实际上,他们都还可以有更好的选择,完全可以既避过陷害,使搞阴谋者得到应有的惩罚,又以此来表明对父王的忠诚。
蒙恕将老秦令奉还,长长的叹息一声,默然无言。严格讲起来,蒙氏当时也是如此,甚至当年的长城兵团也是在这样的思想下的牺牲品。
“灭秦者,非汉也,乃赵胡之辈。若无陈吴揭竿,亦有楚赵反叛,非蒙氏之过也!蒙氏隐山林之间,偿恩四百余年,足甚矣!”斐潜看着蒙恕,继续说道,“更何况,沧海桑田,世事变幻,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当今乱世渐起,邪逆当道,善而缢者不可取,愤而争者当有为,凡民有丧,扶服救之,挽天下之将倾,立万世之功业,吾辈自然当仁不让。不知宽之以为然否?”
不同的人,自然要用不同的方法,像是钥匙开锁一样,用错了基本上就是无用功了,而对于蒙氏来说,和其他的人自然不同,就是需要斐潜讲这样的先贤道理,这样的高度理念来解开原本的心结,来打破蒙氏祖先留下的枷锁,给予他们的未来一个更强更好的理由和方向,才能让蒙氏一族,还有其代表的这些老秦遗人真正的加入进来。
所以斐潜才会说,秦汉之间并没有什么生死关系,让秦朝灭亡不是别人,而是秦朝自己,是赵高胡亥等人。
当然,蒙恕等人的出现,其实也代表了蒙氏族人思潮的一种苗头和转变,斐潜的话语不过是助推一把而已。因此当斐潜讲完之后,蒙恕低着头,思索了片刻之后,便离席而拜,说道:“将军此言,如黄钟大吕,振尘去埃,涤耳清心。恕受教,愿附将军麾下,征战沙场,建功立业。”
斐潜连忙上前扶起,然后一面再次勉励蒙恕,一面下令举办酒宴。这对于深蕴职场规则的斐潜来说,举办酒宴自然一则为了庆祝之前的战功,二则也是为了让蒙恕更好的融入团队,再者,斐潜同样也要借蒙恕展示一个态度,自然是要热热闹闹的办上一场才好。
就在此时,忽然有兵卒上前禀报,说是有关中派遣信使前来,呈上了一个火漆封住的竹简,斐潜面上神色不变,心中却不由得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