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汉光武帝> 12、仕宦当作执金吾(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12、仕宦当作执金吾(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起点文学
  

  一旁的朱祐冷笑了一声,道:“哼!圣上的‘王田政策’好是好,可是终归是理想化了,没有切实的强制措施,那些手里有地的地主豪强们是不会乖乖把土地交出来的,他们不把多余的土地交出来,又怎么会有土地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呢?”

  刘秀听罢,不禁想了想,道:“原来如此。”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出来这一趟,真是长了不少见识,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原来,王莽更名“天下田”为“王田”,私人不得随意买卖,并且按照“井田制”重新分配,其本意是好的,是为了解决那些地主豪强们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让那些没地、少地的农民耕者有其田。

  但是,王莽未免有些自作聪明了,将全国土地收归国有,这不是社会主义才有的吗?王莽这是穿越过来,将2000年之后的政策现学现卖吗?可他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是封建时代,土地私有制是封建时代的发展规律!就好像这个时代一定要有皇帝,皇权神圣不可侵犯一样,2000年之后的政策在这里根本行不通!

  还有,就像朱祐刚才说的,没有有效的强制措施,那些手里有地的地主豪强们怎么可能会把自己手里多余的土地交出来呢?这样的话,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根本分不到地啊。

  王莽的这个政策无疑是严重地损害了地主豪强的利益,就比方说新野的阴家和邓家,他们两家可都是对王莽恨之入骨。而那些依然分不到土地的贫民也对王莽失去了信心,即便是侥幸分到土地的贫民也不满意仅仅得到所有权不属于自己的“王田”。

  于是,王莽无形之中把上至皇亲国戚、地主豪强,下至贫民百姓都给得罪光了,举国上下就没人念他的好。当皇帝当到这个地步,无人拥戴却有的是人痛恨,那他这个皇帝也快当到头了!

  呵呵......王莽,王改改,王教授,你这瘪犊子早晚会把自己玩死!

  .....

  继续一路向西,又过了七、八天,从舂陵出发之后历时一个多月,刘秀一行人终于抵达了长安,西汉和新莽的首都。

  不愧是当时的全国第一大都市,就连城墙也格外与众不同,显得比别处更加巍峨坚实,而城门上方镶嵌着“常安”二字。

  是“常安”,不是“长安”。

  原来,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都也被王莽改了名字,只见城门上那个“常”字明显是砸掉了底下的“长”字重新镶嵌上去的,旁边的“安”字倒显得很有文化底蕴,如此乍一看还挺不协调。

  王莽这瘪犊子篡位之后就整天闲不住,没事就喜欢改改地名,全国郡县的地名被他改了一半以上,有些地方甚至改了五、六次,最后改不出什么新花样了,又改了回去。这首都嘛,自然不能幸免。

  刘秀一行人驾着驴车缓缓前行,随着川流不息的人群涌入城中,大街上人来人往,车马辚辚,喧嚣热闹。

  已经在舂陵生活了二十年的刘秀头一次见识到大都市的繁华,不禁心有感慨。

  长安城,原来自汉朝就是如此的巍巍壮阔。

  城中宫殿、衙署、坊、市分置,宫城居全城北部正中,为宫殿区;其南是皇城,为中央衙署所在地;外郭城从东、西、南三面拱卫皇城与宫城,是平民与官僚的住宅区和商业区。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