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案很矮,案前是没有椅子和小板凳的,只放了一个垫子,学生跪在垫子上,然后坐在自己的小腿上,这是这个时代的坐姿。
还有一点,进教室之前是要脱了鞋,穿着袜子进来的。
有的时候刘秀就在想,很奇怪,一屋子人把鞋都脱在门口,穿着袜子进教室上课,会不会弄得满屋子臭气熏天。
还好,不是这样。可能是因为这个时代的袜子不是那种紧身的,而更像是一种布袋子似的玩意儿。这玩意儿虽说穿着不舒服,可是不捂脚,脱了鞋竟然也闻不见多少臭味。
案前摆着书简、笔、墨、砚台,刘秀就聆听起老师许子威的朗朗读书声,还眯着眼睛,摇着头,嘴角微微上扬,一幅很惬意的样子……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就在刘秀神游天外,仿佛做了一个很长的梦,梦见正在给阴丽华吸“毒血”,开开心心的时候,许子威却突然闪到了他的身旁:“刘秀,你来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含义!”
“啊?老师……我……”
许子威好像发现了刘秀正在走神,所以故意点他的名。刘秀却仿佛如梦初醒,刹那间回过神来,一头雾水,磕磕巴巴地说道:“老师……我没听清,你能再说一遍吗?”
“哈哈哈哈……”
教室里刹那间响起了一阵阵哄笑声,目光几乎都集中到了刘秀的身上,像是无情的讽刺。
许子威的老脸一下子便耷拉下来,沉沉地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邓禹,你来给他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一个眉清目秀的稚嫩少年缓缓起身,语气平缓,自然地答道:“克明俊德,以亲九族,是说公正能发扬才智美德,使家族亲密和睦。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家族和睦以后,又辨明百官的善恶。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百官的善恶辨明了,又使各诸侯国协调和顺。”
少年看起来年龄不大,也就十三、四岁,但是骨子里却透着一种自信和深沉,毫无稚气未脱的那种感觉。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刘秀的太学同学。
许子威的脸上这才露出了一盏笑脸,点了点头,满意地对邓禹说道:“好,答得不错。”
一转身,却又阴下一张脸,没好气地对刘秀说道:“刘秀,为师问你,你千里迢迢来长安上太学,学《尚书》,你知不知道,这《尚书》的含义究竟是什么?”
这下子听清楚了,刘秀想了想,本着把自己最完美一面表现给老师的原则,挺了挺胸,义正言辞地答道:“老师,秀来长安求学,本是为了开阔眼界,结识天下英才。既然老师问到了这《尚书》的含义,秀窃认为,尚书、尚书,自然是上至天地,博古通今之书,尊王攘夷,尚古尚贤,是为‘尚书’也。”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