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危言耸听的劝语,直令曹操皱紧了眉头。
曹操再道:“除了辙军,你还有其他主意罢?”
诸葛亮眼里划过一丝赞赏,应道:“自是有的!为何不结好徐州呢?——徐州牧陶谦将军年事已高,假如……”
扬了扬眉,诸葛亮戛然而止。
曹操心下一动,若有所思。
帐内一片寂静。
曹操心道:假如陶谦这老匹夫真的寿终,那么徐州岂不成了无主之地?——就凭陶谦的两个儿子,年少无知,哪里担当得起一州之牧呢?更别提他们或许谁也不服谁……嗯~这的确是一条更好的捷径!
诸葛亮闭目地心想:假如以此退兵而结好于徐州牧陶谦,至少会赢得徐州士族们的好感,能让徐州士族们认为兖州牧曹操是一位好说话的恩主……这样,待到徐州牧撒手人寰,徐州士族们自会优先地考虑曹操入主——只要他们敢露出一丁点的邀请倾向,想来曹操定然不会错过这样的大好机会!
到时,徐州只是表面换了一位州牧,而不会凋零残败。
周瑜飞快地思考:辙军真能赢得徐州牧的好感么?——假设徐州牧心怀感激,会不会待他临终之前,也来个「三让徐州给曹操」?……唔~依据徐州牧的性子,他更可能会选择「任人唯亲」罢?
内心快速地闪过徐州牧的两个儿子嚣张的脸庞,周瑜抿了抿嘴,无声地叹息:假如陶谦真把徐州牧这一位置让给他的长子或次子,恐怕他们陶家将要绝后了……依照周瑜他来评价:陶谦的两个儿子资质平庸,不适州牧一职。
忍不住地瞟了一瞟诸葛亮,周瑜转眼又想:如果曹操不攻徐州了,刘备还会来支援徐州么?……
想到这里,周瑜心中唏嘘不已:诸葛亮啊诸葛亮,你究竟怎么想的?——莫不是想要辅佐曹操?
难道这一回劝说,是他诸葛亮对曹操的考验?
……主帐之内,曹操、诸葛亮和周瑜默不作声,各自地想了很多。
良久,曹操率先地出声,打破了沉寂——
“敢问小先生家住何方?”就见曹操拱了拱手,改了称呼,竟向诸葛亮鞠躬,“小先生年纪虽小,却极有见识,令曹某受教——曹某可否拜见小先生,多听一听小先生的指导呢?……取徐一事,还请小先生多多赐教!”
诸葛亮看着曹操朝自己认认真真地鞠了个躬。
缓缓地行了行礼,诸葛亮道:“亮家住琅琊,正是徐州人士。”
曹操:“……”
回过味来,曹操自嘲道:“难怪,难怪……难怪小先生要来劝说曹某,敢情徐州是小先生的家乡么?”
诸葛亮道:“将军莫要生疑……徐州地处南北方交界,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是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自古能者而争之!徐州牧寿限快到,亮自知徐州将会旁落,只是不想看到徐州被人争得血流成河!亮此番前来,一来是想劝将军勿要心急,二来亦想看一看将军的气度,还请将军莫怪!取徐一事,应当缓缓图之,还请将军思之慎之!”
曹操听罢,只觉两眼一亮,再次地打量诸葛亮——
眼前的少年当真年少过了头儿:论岁数,倒和他长子差不多;再论相貌,虽未长开,亦是龙凤之姿!更别提自身的才华——当真极其罕见……尤其是以他这般年龄,可谓神童!
心头一热,曹操鬼使神差道:“小先生,且观曹某的气度,可容得入眼?”
诸葛亮:“……”
诸葛亮很想笑。
但他必须忍住。
绷着一张脸,诸葛亮道:“将军气度非凡,令亮心生敬佩,然亮尚在年幼,可否缓上几年?”
曹操眼里划过一丝失望。
不过,鉴于诸葛亮当真年少过了头儿,曹操很快地抛开失意,恢复了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