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见自家弟弟擅自地跑出,诸葛瑾吃了一惊,张了张嘴,很想说甚么,却是甚么也没说。
至于诸葛亮,他先向诸葛瑾递出一个歉意的眼神,尔后眸光一转,终将视线定格在那人身上。
无怪乎兄长非要关门且不待见那人了——
那人并不是独自地前来!
那人的身后,跟有一伙壮汉们,壮汉们个个体格魁梧,面色肃然,虽未持刀动武,但杵在那,浑身上下散发一股锐利的气势,仿佛一言不合,就要随时绑人似的……诸葛亮不动声色地估量半天,心惊不已:
瞧这架势,这伙壮汉们很像百里挑一的悍兵啊!他们皆是冀州兵么?
眼光再转,诸葛亮定睛地打量起眼前之人。
眼前之人已是而立之年,正值盛年,神采奕奕:体形修长,五官完美,目光炯炯,透着谋士才有的睿智,穿有一套浅青的儒士丝绸服饰,腰间佩有香囊,稳稳地立在那里,端得面相清秀,举止优雅。
嗅了一嗅,诸葛亮闻到了一缕香气,十分好闻。
“你是谁啊?”诸葛亮张口便说,“你身上真香!”
那人莞尔一笑,哪怕面对小小少年,亦微微地鞠躬,答道:“我姓荀,名彧,乃是北主麾下的军师。”
一边说,荀彧一边也在观察诸葛亮。
真像啊!
真和画像上画的一模一样啊!年纪只才十岁出头,分明还是稚子,许是服孝的原故罢,这小家伙却着一袭白色,瞧着朴素儒雅,却有一抹傲人的才气和风采……长相俊气,倒不逊于他的兄长——
荀彧暗中评价:此子或许身负才华,但与他的兄长诸葛瑾相比,此刻的他却黯然失色……这小家伙一点危险也没有——也不晓得主公为甚么这般看重这小家伙,非要他亲自前往一邀!
老实说,与其带走年少的诸葛亮,荀彧更愿意推荐诸葛谨……毕竟诸葛瑾已快弱冠,正是出山的好大时机。
把嘴一翘,诸葛亮顺势地扑进诸葛瑾的怀里,嚷道:“兄长,你真要北上?——你忘记叔父年事已高了?”
动作一气呵成,全无断层——嚷完之后,不待诸葛谨回应,诸葛亮连忙地站好,又朝荀彧鞠躬行礼,恭敬道:“小子复姓诸葛,单名亮字,见过……先生?”
荀彧神情淡然,抿嘴微笑,对诸葛谨赞道:“令弟年纪虽少,却气度非凡,将来不容小觑。”
诸葛瑾怔了一怔,受宠若惊地回礼,说道:“家弟愚钝,不敢担此谬赞。”
“大哥,你要去北方吗?”诸葛亮娴熟地扮演不懂事的劣弟,强势而无礼地打断了他们的对话,一把挽住诸葛瑾的胳膊,眼里满是不舍,“叔父一直盼着咱们回去,你却要去北方……若让叔父知道了,他定会伤心的——叔父年纪大了,弟虽想照顾叔父,怕是照顾不周到。”
诸葛谨呆了一呆,呆呆地望着诸葛亮。
诸葛亮背对荀彧等人,朝诸葛谨眨了眨眼。
诸葛谨不动声色,却心领意会。
脸上露出一丝为难,诸葛谨抬头看向荀彧,一脸惭愧道:“多谢先生重视学生,惜叹学生却不能……学生之父早逝,若无叔父帮衬,学生恐难立足也!如今叔父垂暮,学生只想陪伴他老人家身边,不想其他——还请先生原谅!学生愚钝,今后若有机会,学生定会携弟奔赴冀州,到时还请先生莫拒。”
荀彧哑然。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他还能如何?——就算他看出了诸葛谨和诸葛亮的心思又能怎样?非要勉强,岂不失了君子之道?何况他曾私下调查诸葛一族,诚如诸葛谨所说,他们的叔父的确暮老矣……他总不能拦着对方尽孝不是?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