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国库空虚</p>
如果激起民变的话,恐怕局面更加不可收拾。</p>
要知道,榆林南边不远的地方,就是李自成的老家。</p>
朱祁镇问道:“余子俊你熟悉吗?这百万之众南下就食,他们能不能掌控的住,还有,关中仓有多少粮食,够吗?”</p>
朱祁镇问韩雍是否熟悉余子俊,其实就是问,余子俊是你的人吗?</p>
如果余子俊是韩雍线上的人,那么这一件事情出了事情,韩雍就要负责的。</p>
韩雍说道:“陛下请看,这是他的方案。”韩雍双手呈上。</p>
怀恩立即毕恭毕敬的接过来,双手递给朱祁镇。</p>
朱祁镇打开一看,手指轻轻的敲击的桌子,心中忽然有一丝欢喜的意思。</p>
无他,余子俊的方案不错。</p>
他将老弱留在当地,当地还有一些粮食,再加上夏天,足够他们吃上一段时间了,而今将青壮男子,以里甲编伍,以军队的形式,每一里派一个吏员带领,余子俊派遣下面的官员分成路,分别通过不同的道路,在不同的府县就食,最后在西安汇合。</p>
其中有很多细节,让朱祁镇看出来余子俊是深思熟虑过的。</p>
但是朱祁镇仍旧看得出来。</p>
就是吏员改革的成果。</p>
如果没有朱祁镇坚持数年,一力推行吏员改革。有这么多可用的人手,余子俊是决计不可能完成这样的任务的。</p>
即便如此,还有两个原因。</p>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余子俊本身的组织能力非常好,这一点从文书之中种种安排的细节就能看出来。</p>
朱祁镇并不知道,历史的余子俊与马文升齐名,号称关中三巡抚之一。</p>
他最大的功绩,就是修建了数千里边墙,而且耗费不多,大明西北长城的规划,有一大半都是他所为。</p>
他当时面对套虏的骚扰,中枢拨款不多的情况下,完成了堪称伟大的工程,就可以看出来余子俊的才能。</p>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受灾的地方都是边地。</p>
在大明开国之初,漠北之役中,三路北伐,徐达与王保保中路对决,徐达不能胜,只能退回关中,当时西路军没有面对敌人,但这样情况下,也只能退回关中,一并带走了当地所有的百姓,那才数万人了。</p>
所以西北的百姓大多是后来迁徙过来的,而迁徙最多的方式,就是卫所。</p>
再加上九边几十年的战争,当地百姓对军事不能用熟悉来形容了。</p>
这才是余子俊能完成这种带着关中就食的原因。</p>
朱祁镇想明白这一点,心</p>
中已经准备允许了。</p>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