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又招呼苏瑾:“来,别客气,多加点。”
大概是不知道要怎么称呼,所以干脆直接用区别的温和语气待之。
苏瑾持续的受宠若惊,连忙捧了盘子过去,添肉入盘。估计着这一整顿饭,都摆脱不了这样的周到照顾了。
不过她也确实饿了,刚才那两口羊肉下肚,就更是勾起了馋虫,觉得自己差不多能干掉整只羊腿。
杨逸也不吭声,看着她和李队两个自来熟惯了的家伙,从你来我往的让餐,到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
听说苏瑾是法制记者,李队像是终于给难找的称呼找到了落脚处,一口一个“苏记者”,叫得亲切又有分寸。
他问她是哪家杂志的记者。
苏瑾说了杂志的名字。
“哎,我知道,你们的杂志我也看过。”李队端着啤酒,刚送服一大口羊肉。
那本杂志是S市政法系统的官方必定杂志,他们H市警队的阅览室里,也有陈列。他也没少翻过。
印象里,这杂志做的不错。
选题新颖,触角很广,感觉像是引领着同行的导向,生命力旺,挺吸引人。
难得他这个不怎么爱看官方杂志的老闲散,每回去阅览室也都会翻上一翻。
“你们那杂志,办得不错。”他实事求是夸奖。
“啊,真的么?谢谢。”苏瑾诚诚恳恳道谢。
“你这回来,是有采访?”
“嗯,是我自己申报的一个专题,跟访海归回来的年轻律师,了解他们在国内业界的发展现状。”
“唔,有意思。”李队点点头,表示身为读者的兴趣。
谁也没注意,刚拿起一串牛肉板筋的杨分队长,动作僵了一僵。
白天刚写过稿子的思路,又三言两语被点醒,苏瑾忍不住就这个话题,又多说了那么一些。关于孙律师,和他的案子,还有这两天在一起时的所见所闻。
因为是本市的事,李队和陈队也对这话题挺感兴趣,还对涉案的房产所在点评一二:“那个小区我知道,早些年就是高档小区,占的地段也不赖。”
“哎,还有那个别墅区啊,附近那一片地,听说要建公园,房价肯定又要涨。”
言语间,有与那种所谓高档生活的一点距离。
苏瑾认真听着,这些本地人口口相传的坊间消息,也可以是采访稿件里的一点亮色渲染。
她接的话不多,毕竟是采访对象的案子,其中更隐私的,自己不便说的太多。所以,左右说来,总是离不开有孙律师出现。
陈队挺客气的夸奖一句:“这姓孙的律师也不简单么,这么年轻,就自己接这么大的案子。”
“嗯,他确实很厉害,在国外读书的时候,成绩就很好。”
苏瑾喝了口微凉的可乐,冲下鸡心的辣味,一边点头赞成,顺便从搜集到的采访对象履历里,拣出一条,用来充当论据。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