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王点头,宁公主没有不满就好,“倒是听说公主在西宁府也要建书院?”
“建书院之事倒没有,不过打算将公主府外院拿来充作教化百姓用,也就和浏县、费县一样,学些常用的字和算术。要学得好有天赋的,便推荐去正经的书院。”卫王世子亲自跟在裴金铃身边,自然比传话给卫王的人知晓得更清楚,便跟卫王解释了一番。
卫王端起茶来喝了一口,沉吟片刻后道:“倒不如建个书院了。”
卫王世子知道父亲是什么意思,“公主并不想与官府抢功,只教导一些简单的,也算为各处学院先筛出好苗子来。如此浏县、费县的县令对公主多有感激,这一路过来多有敬重。”
和中原腹地许多富贵人家在背后建书院不一样,西宁各处的书院多是由各县开设,用的是朝廷的银子。因西宁着实没其他的地方可夸的,这教化也算是西宁各县县令每年吏治考核中最重要的一笔,许多官员就靠着教化这一科装点自己的功绩。
要宁公主来开设书院,将这教化之功揽在身上,这些官员跟吏部就没什么好邀功的了。此时世子说宁公主无意与官府抢功,卫王倒也能理解。
可理解归理解,卫王抬起眼皮看了自己儿子一眼,“宁公主非一般闺阁女子,你可要心中有数。”
“是。”卫王世子看了眼卫王,开始旧事重提,“要俞家之事能给公主一个交代,估计公主与王府当会更亲近一些。”
这事儿卫王世子先前也有说过,这不过两日又提起,此时卫王倒也不瞒着了,“你也知道,俞家行事与其他商家不同,这些年为军中筹集的军需只有他家最为实诚。”
这样实诚的人家,卫王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直想要把人拉拢过来,希望俞家替西宁军在江南筹集军需。
这事要是成了,于王府而言西宁军的军需能得一定的改善,而俞府也能有更多收益,也算双方都有益处。
奈何俞家老太爷当年没这个意思,到俞夫人这也依然没这个意思,每年供给西宁军的军需只愿给出那么多来。
“在俞家没有献财之前,我欲你娶宁公主也是此意。后来得知俞家献财,才歇了这心思。”卫王说起此事眉心有些微皱,“哪知这里头竟有江南局的手笔,且还败了。”
江南局的统领回来给他的交代是想着俞家如此不知好歹便想着从其他地方入手,想逼俞家无路可走然后卫王府再前往施恩,让俞家不得不跟卫王府有牵连起来,哪知最后却被俞家摆了一道。
卫王想起俞夫人摆王府那一道让卫王府在江南的势力直接砍了一半,眉心皱得更紧了,“此事虽并非我指示,可江南局擅自出手的确也为的是卫王府。”
远在江南和京城的暗探只要为的是王府,就有一定的自主权。江南局在俞家之事上是失算了,卫王该罚的罚该惩的惩,没人会有意见,但要拿出暗探给俞家就是另一回事。这也是之前长子来问,卫王不好说的地方。
如此卫王也不是没有歉意,“庞侧妃当年本是你母亲的女官,不过进了王府后院,便是王府的人了。你媳妇既愿跟你夫唱妇随,修建公主府的事交给庞侧妃也无妨。待会儿我与你母亲说一声,日后允庞侧妃自行进出王府就是。此事你当与公主说分明。”
“儿知。”卫王世子要到了人也不多说别的,能不能抵跟俞家的仇他说了可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