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鉴宝狂少> 第767章 苏东坡的画(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767章 苏东坡的画(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81中文网雅文小说
  看到书圣王羲之的《大道帖》,陆飞兴奋的几近疯狂。

  平复下心情,陆飞再次靠近,一寸一寸的欣赏起来。

  这幅贴为硬黄纸本,长二十八公分,宽八公分出头。

  整幅贴只有两行十个行草书,写的是“大道久不下,与先未然耶。”

  字幅内外有“潞王之宝”、“韩逢禧印”、“张笃行印”、“米万钟”、“仪周鉴赏”等印。

  并有元赵孟頫、明朱之蕃、清张照的题跋,从中可知其流传的踪迹。

  其中赵孟頫跋云:“梁武帝评书至右军,谓‘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此帖是已。

  诸家刻中皆未之有,世间神物,岂默有靳惜者,不欲使滥传耶?

  将好事犹未至也,有能砻片石刻以传远,仆愿供摹拓之役。

  属奔走南北,此事殆废,不知何时果此缘也?至元丁亥九月七日题。孟頫。”的字样。

  《大道帖》在右军草书中,最为突出,后人称它为“一笔书”。

  明张丑《清河书画舫》云:“老笔纷披,所谓一笔书也。”

  十字中,前五字一笔联绵,次两字联缀,复次两字又钩联,最后一“耶”字以末笔竖画一贯直下,控制尺幅的空白。

  强作一笔书的人,往往有做作装逼之嫌。

  而王羲之此书则如天际行云,宛若游龙,弥足珍贵。

  又欣赏了好一会儿,陆飞这才把目光移开。

  把《大道帖》翻过来看了看装裱情况。

  总体来说,保存的还算完好。

  既然还可以,就尽量不要折腾。

  万一失手了,那可是大罪过。

  陆飞找来喷壶,在《大道帖》上均匀的喷了一层保护剂,小心翼翼的请到一边自然阴干。

  随后把另一只画筒拿了过来。

  打开盖子闻了闻味道,绢本独有的味道,让陆飞眼睛就是一亮。

  把绢本画轴倒出来,看看裱褙,典型的北宋装裱风格。

  解开绑绳,慢慢将画轴展开。

  当画面展开一半,陆飞彻底疯狂了。

  “我滴妈耶!”

  “《潇湘竹石图》,大胡子的画?”

  “我的天啊!”

  “过年了,真是过年了呀!”

  “这个新年礼物,实在太牛逼了呀.......”

  第一幅见识到了书圣王羲之真迹,陆飞极度疯狂。

  拿起这个画筒的时候,陆飞心情却平静了很多。

  因为陆飞绝对,没有什么能跟《大道帖》相提并论了。

  即便是看到北宋绢本,陆飞都没太过激动。

  但是画面展开,陆飞却直接傻眼了。

  因为,这他妈竟然是苏大胡子苏东坡的画,《潇湘竹石图》。

  苏东坡可谓是多才多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但人们记住更多的,确是苏轼在诗词与书法上的造诣。

  至于忽略了苏大胡子的绘画水平,不是因为画的不好,而是画的太少了。

  这幅《潇湘竹石图》为横轴,长一米出头,宽三十公分。

  这幅画采用长卷式构图,以湖南零陵以西的潇湘二水合流处为背景。

  画面上景物不多,只土坡一片、石头两块、疏竹几丛;“左右烟水云山,渺无涯际,恰似湘江与潇水相会,遥接洞庭,景色苍茫”。

  画卷之末,题有“轼为莘老作”字样。

  苏轼绘画喜作枯木竹石,所作之物象,多形象简练却寓意丰富。

  作画用笔颇具书法意味,为后世文人画“书写化”用笔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