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定笑道:“钱可弥补这一朝一夕,只要有足够的钱,就会有足够的船。待大王下达这个政令之后,那么船的利益将会急剧增加,只要能够赚钱,自然也就会有不少人投钱进去。大王,令尹,皆可投钱造船,亦可花钱买船,臣保证这船就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鸡。”
昭阳封地的那个船坞,可不是由朝廷建办的。
因为那是要收取商税的,如果是朝廷建办的,自然就不需要交税,是姬定自己投钱建办的。
姬定可是一个超级大富豪,他一手黄纸,一手牙粉,那真的就跟躺在钱上面没有什么两样。
楚威王呵呵笑道:“寡人就免了吧。到时让王子去投一点钱吧。”
言下之意,就是愿意采纳了姬定的策略。
这种稳赚不赔的买卖,且还能够政治经济战争三开花,楚威王怎么可能放之不用啊!
高固也是稍稍点头,他突然觉得以工技之学来变法,确实有它的妙处。
就是变法之初,政治意义不大。
变法更多是要考虑,一旦失败,会面临怎样的后果。
但此举若是失败,那也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基于这一点,他就没有理由反对,至于是否投钱进去,那不适合在这种场合交谈。
高固突然道:“对了!有件事差点忘记跟你说了,如今中原地区也不是非常安定,上回燕、齐、赵、魏、韩五国相邦又去到濮阳,商议如何应对秦国灭蜀一事,齐国似乎蠢蠢欲动,幸得魏相出手相助,巧计令他们签得一份协议,表示大家都两不相帮。”
“是吗?”
姬定稍稍一愣。
其实他在回来的路上,就已经收到消息。
楚威王开口道:“虽然魏相此举,令寡人感到非常欣慰,但是寡人认为这还远远不够啊!如果魏国能够在东面给予秦国施加压力,那么我们在巴中将会更加从容不迫啊!”
姬定稍一沉吟,道:“其实回来的路上,臣也有考虑过让魏国出兵河西,减轻我军在巴中的压力,而且臣还有把握能够说服魏王出兵......!”
“此话当真?”楚威王忙道。
姬定点点头道:“是的,但是臣对此还是有很大的疑虑。”
楚威王道:“为何?”
高固也是困惑地看着姬定。
目前从两国的交战状态来看,显然秦国是要占优,而原因就是楚国始终要东西两线防守,而秦国就不需要。
国内是非常稳定。
如果魏国能够给予秦国东线更多的压力,那大家就都扯平了。
关键还是楚威王认为,在与魏国的交往中,楚国是吃了亏的,心中总是有些不爽,希望魏国能够付出更多。
姬定道:“这都是蜀国给予臣的教训,构想得再巧妙,但抵不过绝对的实力,之前臣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蜀国会如此不堪一击。
而如今魏国的情况臣也是知晓的,虽然比蜀国要强大不少,但是比起秦军,还是稍逊一筹,大王的想法,是要基于魏国能够赢取对秦的局部胜利,至少也得僵持住,如此便可牵扯更多的秦军。但如果输了呢?”
楚威王呆呆地看着姬定。
姬定又道:“是我们要求魏国出兵给予秦国压力的,如果打输了,那我们是不是得去救魏国。这等于是秦国以河西兵力又牵制了我军的一支主力,情况将会对我们更不利。臣以为只要魏国能够稳住东线,那就是最好的牵制。”
楚威王点了下头,道:“卿说得也不无道理,其实魏相也托人传了口信过来,说待稳定住河东局势,便会在东线给予秦国施加压力。”
姬定点头道:“臣也认为目前魏国连自保都够呛,实在是难以帮助我国分担更多的压力,但是与魏国结盟,还是有益于我国的,至少少了一个敌人,至少暂时挡住了秦国东进。”
楚威王稍稍点头,道:“行吧!就依卿所言,暂时先这样。”
其实外交之事,就不能算是纸面上账,得从长远看。
确实,若楚国不干预河东之事,秦国暂时也不会去蜀国,那么也就不会改变巴蜀的现状,给予楚国添加麻烦,但问题是,一旦魏国倒向秦国,亦或者被秦国攻占,对于楚国的后果更不堪设想。
在蜀中,中原各诸侯并不愿意卷入其中,毕竟那边太过偏远,且只跟秦楚有关系,但如果在南阳盆地,亦或者襄陵、徐州交战,各诸侯国必然会卷入其中,这些地方都涉及到他们的核心利益。
这成本是远高于此时付出的成本。
甚至可以说,只要魏国保持与楚国的密切关系,楚国就是赚。
楚国到底是天生的合纵之王。
国与国之间,老大和小弟的区别,就在于老大是局部付出,但在全局获利,而小弟则是在局部得利,全局都在付出。
.....
翌日。
楚威王便表示要向巴中再增兵五万,同时又颁布以粮换盐的政令。
但凡盐商要去巴中买盐,就必须运送粮食前去交换,否则的话,一旦查出,将严惩不贷。
这立刻引起朝中一些大臣的不满。
表示这将会抬高盐价,于民不利。
但是楚威王表示盐价上涨,那也只是全民平摊,但如果由朝廷全权负责往巴中运送粮食,那将会使得百姓的负担更大。
如果由朝廷来干的话,那么必然要调集沿途大量百姓去运送粮食,就是让百姓选,百姓也会选择承担更高的盐价。
毕竟也没有第三个选择。
同时许多大贵族也是支持的,反正这运费是要平摊到盐价上面的,他们又不会亏。
不这么干的话,他们也得出粮食出人去支援巴中。
巴中盐泉涉及到他们的利益啊!
待这条政令一下,昭氏家族立刻斥资十数万钱,从姬定的船坞订购专门运送粮食和盐的船只。
这是因为姬定来之前,就向昭阳保证过,可完全借用水路运输来完成以粮换盐。
而昭氏在巴中可是第一大盐商,昭阳立刻让昭微书信家族,让他们订购船只。
屈氏、景氏可也都是知道内幕的,又见昭氏是如此迫不及待,也都纷纷斥资巨款购船。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