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娱乐王朝> 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 非遗传承人(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 非遗传承人(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这里的老板叫孙晓林,晨光茶社第二代传人及负责人,他的父亲就是曲艺界赫赫有名的晨光茶社创始人、相声大师孙少林,其母也是著名的梅花大鼓表演艺术家。

  解放前的华国曲艺圈有「南张北侯中少林」之说,即京都侯宝林、金陵张永熙、泉城孙少林。

  后来相声界又有了「南晨北启」之说,「北启」是指京都的启明茶社,「南晨」便是泉城的晨光茶社。

  在这里培养造就了几代相声表演艺术家,老一辈相声名家,如马三立、刘宝瑞、郭启儒、郭全宝、白全福等等,也都曾在晨光茶社登台献艺,其对华国相声界的影响可谓深远。

  不过这里早就停业了四十多年,是06年孙晓林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传承历史文化,在大观园商场内重建晨光茶社。

  这四十多年同样也是泉城曲艺逐渐走向没落的真实写照,大批的老曲艺种类、老艺术家的传承流失、故去,让这个原本跟京都、津门齐名的三大相声圣地严重名不副实。

  当时在业内流传有这样一句话:「京都学艺,津门练活,泉城踢门槛。」

  意思是

  说,相声演员只有在京都、津门小有名气之后,才能有到泉城晨光茶社演出的资本。

  同时,相声界还有另一种说法:「南来的角儿,北来的腕儿,都要到晨光露露面儿。」

  由此我们可以想见,当年晨光茶社在业内的名气之大。

  今天这里的活动虽说是刘清山和雪域娱乐的综艺节目录制,却是晨光茶社的第二代传人孙晓林居功至伟。

  因为他同时还兼任着泉城老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一职,很多老一辈艺人只有他才能找得到,请得来。

  此人本身也是相声名家,国家一级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城相声」传承人。

  按辈分,老郭还得喊他一声师叔,此时表现的也是相当的尊敬,甚至临时担当起了他和师傅侯大师的端茶倒水的小厮。

  刘清山把这些都看在了眼里,对老郭的人品又有了新的评价。

  一同跟随德云社来的还有张文顺,他倒是跟孙晓林同一辈份:「晓林,你可别小看了山子,他写的几个相声段子如今都成了德云社的经典名段了!」

  「哦?刘先生还有先生的创作能力?」孙晓林果然惊讶不已。

  老郭赶紧解释:「他甚至专门为我创作了单口评书‘郭西游",也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那些素材,里面的很多东西都来自三四十年代的老段子!」

  刘清山倒也没客气:「这一次,侯大师,再拉上谦哥,咱们仨演一回‘扒马褂"怎么样?」

  侯大师哈哈大笑:「成啊,这段子忒老,不用事先排练,你逗,我捧,谦儿腻缝,我们俩只跟着你走就行了!」

  谦哥点点头:「只给我们说说你的几个主要包袱就行了,这个段子我们现在经常演,网上就有十好几个版本,前后大差不差!」

  刘清山补充道:「反正有两天的演出呢,再由老郭、晓林叔、福宽叔来上一段,来个以武会友倒也不错!」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