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娱乐王朝> 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曲艺演出(六)(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曲艺演出(六)(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这里面还有那特殊的十年这种不可抗拒的因素,它除了使演员断代外,还使观众断代。

  演出没有观众就好像商品没有市场,没有市场自然会被淘汰。

  还有,现代人都是很浮躁的,没有一个人愿意稍微安下心来去品品戏曲,当他真的品出味道后肯定会爱上戏曲。

  但问题是现代生活

  节奏快了,而戏曲唱腔多半是一板一眼的,所以很难为多数人接纳。

  即便是在地方曲艺最强盛的时候,戏曲种类也存在着好像历史上朝代更替一样的自然规律,比如元杂剧没落了,发展出来了明传奇;雅部衰落了,花部就繁荣了。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就是地方戏中的方言问题。

  多数地方戏都适合自己的方言配套的,这很容易使一些观众听不懂唱词,也就不难理解的为什么喜欢的人越来越少。

  刘清山就把这些民间的意见反馈,示意跟拍的国视记者把相关内容整理出来。

  这种学术性的资料备注,就不是他索要关心的问题了,而且自身的影响力也不够,只能通过国视这样的单位来反馈或是体现出来。

  今天的相声并没有采取刘清山之前的建议,由老郭带着其他人演绎另一种版本的扒马褂。

  而是他跟张文顺和谦哥分别合作了一出传统段子,前一段是《叫卖图》,后一段是《学小曲》。

  不得不说,这两个段子都把老郭穿透力极强的嗓音特点体现了出来,仅就这方面的能力而言,他就远远超过了如今绝大部分的新老相声演员。

  他对于传统戏曲和各种传统曲艺演唱形式都很爱好,且自幼就不断学习钻研,今天在台上展示的那些,恐怕只是他掌握的大量此类唱段中的一小部分。

  好多人诟病他唱什么都有一股评剧、梆子味儿,你说他跑调吧,可大部分都还在调儿上。

  戏曲、曲艺的音乐有一定程式与内在规律,这是决定戏曲、曲艺味儿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一种戏曲、曲艺之所以与另一种有所不同的原因。

  不跑调至少意味着他的演唱能够遵循这个基本规律,至于对不对味儿的问题,那就是专业解读的事情了,毕竟绝大多数的普通观众听不出来,而这些人才是影响到曲艺能否复兴的关键性问题。

  况且老郭就是在说相声,他的相声是在传统的基础上面进行再次的创作,也正是有着传统相声来为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才是其相声能快速发展的一个原因,这一点任何人不能否认。

  而且相声的本身就是要进行表演,并且要把自己融入到每一段相声里面,这才是相声的根本。

  他的语言特色里面,以及在平时说话方面,会经常使用的一个点就是自己说话的自相矛盾,造成前后语言的笑点,让观众有种猝不及防的惊喜。

  比如他在一场单口相声里面曾经说到过这么一句:今天我给大家说个故事,这个故事距离现在不远,家里有老人的可以回去问问,这个故事在明朝正德年间。

  这个时候观众反应过来之后,就必然会心领神会地哈哈大笑。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