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青阳镇> 三十二(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三十二(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战争自有它的规律,以弱对强者,切忌盲目乐观;毕其功于一役有时只是一厢情愿。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特别是热兵器时代的战争,对昨天还是农民的军队来说确实是一个新的课题。

  连续的胜利的确鼓舞人心,抗日军民在青阳镇抗日县政府驻地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会,杨秀峰主任到会讲话。会后,冀西游击总队副司令员孙杰亲临第四大队指导工作,第四大队领导汇报了两次战斗的经过,并要求攻占县城,进而向东威胁平汉线以策应正面战场作战。孙副司令员对大家的大局意识和主动作战精神表示了肯定,并通报了近期日军为了南进徐州正从华北抽调兵力的情报。最后,孙副司令员提出**和毛主席指出我们近期的指导方针是以游击战为主,适时开展运动战,在抗战中积聚力量,因此,攻坚战应该慎重。如果时机成熟,在攻打县城的时候还要做好侦查工作,选好战役突破口,要做到速战速决,并迅速撤离,防止日军反扑。孙副司令员强调,为确保胜利起见,摸清敌情以后,最好联系驻怀远县的第三大队和皇寺县的第五大队协同作战。随后,孙副司令员随司令员兼冀西民训处主任杨秀峰前往皇寺县385旅旅部商议联合作战事宜。

  冀游第四大队领导按照孙副司令员的指示,派出特务连侦察班前往石邑县城及周边侦查,临出发时,县长王致虞派县大队副队长胡元朗亲自做向导,并一再嘱咐要与中区区长张怀贤取得联系,让他到城里摸摸底。

  侦察班三天以后带来情报:驻守石邑城一个中队的鬼子只留下一个小队,其余的都到麒麟岗车站坐车南下了,城里还有伪军一个大队200余人协防。而且把守城门的都是伪军,鬼子都从原来国军驻守的兵营搬迁到县衙附近的原巡警队大院内。而且驻守西门的伪军小队长梁怀西是张怀贤的拜把兄弟,答应在攻城时打开西门里应外合。

  第四大队大队长李鹤鸣、政委穆若冰、参谋长秋一桐和县长王致虞开会讨论攻城计划。因为石邑城北边和东边都是山岗,山岗距城墙都远在500米以外,而且向东距离县城20华里就是穿越麒麟乡的平汉线,因此不宜作为主攻点;而槐水又从西北绕县城向南折而向东流去,可以说西门、南门护城壕沟外200米便是槐水,部队不易展开,而且一旦面临危险脱离战场也十分困难。部队缺乏攻坚利器,只有三门迫击炮,面对两丈高、一丈阔的青石城墙其实只能望城兴叹。可以说攻城的唯一希望就是把守西门的伪军小队长梁怀西的里应外合上。但是被即将带来的胜利鼓舞的人们以为石邑县城唾手可得,就紧急地下达了三日后攻城的命令。战斗部署看起来也是可行的:麒麟乡区干队向东警戒,鸭鸽乡区干队向北警戒,万户营乡区干队向南警戒,第四大队主力一营由大队长李鹤鸣带领进入西门以后,迅速向北门、南门和东门发展,控制伪军把守的各个城门;主力二营由参谋长秋一桐率领包围并解决驻扎在原巡警队院内的鬼子;三营作为总预备队由政委穆如冰在城外接应;而县大队作为担架队和弹药运送队跟随一营和二营后面入城。对于是否与第三大队、第五大队联络一事,诸位指挥员达成了一致意见,敌我兵力一比五,傻子也能打胜仗!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