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青阳镇> 六十五(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六十五(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游是走,击是打,游而不击是逃跑主义,击而不游是拼命主义,游击战的精髓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打,敌逃我追。遵循合理选择作战地点,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选择作战时机,战斗结束迅速撤退五项基本原则的作战方式,叫做游击战。

  民国三十二年开春之后,鉴于根据地千疮百孔,再加上三道封锁线像枷锁一样捆住了抗日军民的手脚,在请示了上级以后,参加了正规军、担任团级参谋的卢万里回到了石邑县。经过商议,王致虞留守根据地,加强根据地建设;程有才带领充实后的九支队到敌占区游击,相机建立新的敌后根据地;卢万里带领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后恢复党组织、发展敌后武装、宣传瓦解伪军、锄奸诛叛等。

  王致虞在根据地开展了五项工作:一是为度过春荒,组织救灾合作社、劳动互助组以开展生产自救,由于宣传到位,再加上单门独户耕作的低效率,参加互助组的劳动力6215人,占根据地劳动力的93%。二是抗日县政府各级单位和组织实行“精兵简政”,脱产人员缩减为过去的三分之一,而且要求他们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开荒种地,粮食的自给自足率要达到定量的三分之二。三是继续开展“减租减息”工作,经过宣传,大户人家大多将陈年债务豁免,新的借贷以政府为主且不要利息。四是召开仕绅大会和各界代表参加的县参议会,扩大民主,群策群力,团结一致,树立信心。五是加强各级抗日组织建设和形势教育,总结反扫荡的经验教训,形成一整套的扫荡前坚壁清野、扫荡中避敌锋芒和扫荡后生产恢复的策略方针。根据地上下万众一心,全力投身到“度荒”这一最艰巨的任务中去,这样做的好处有: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被打破,群众在集体生产中增进了相互了解;根据地有限的农具、大牲口、劳动力得到了合理的配置,生产效率大为提高;脱产干部减少并亲自参加农业劳动,上交公粮总量大为减少,群众负担降低,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在反扫荡中相互扶持和照应结成的过命的交情,渐渐消除了大户人家和升斗小民、雇主和佣工之间的身份壁垒。整个根据地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与大旱的老天斗,与龟裂的大地斗,与穷凶极恶的敌人斗,保住性命,积累力量,迎接反攻阶段的到来。

  程有才推倒第三道封锁线,进入到敌占区,在本县熟知地理、人文的向导带领下,到处游击,牵制消灭日伪,并壮大自身力量,最后将根据地建立在日伪军实力相对薄弱的“九县垴”为中心的三县交界地带。这个地带是典型的“三不管”,日伪倒行逆施,土匪横行无忌,社会秩序荡然无存。程有才做了四件事:一是宣传工作,见多识广、号召力强、口才雄辩的程有才前去拜访辖区内商贾富豪、知名绅士和维持会长,将《论持久战》的精髓融入了浅显而形象的说辞,使他们认识到日本必败、中华民族必胜;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兵无常势、柔弱胜强;抗日不分先后等等,赢得了他们的钦佩与支持,并自愿出钱出枪、出人出粮。二是组织工作,深入群众,秘密发展党员,建立情报网络,设置堡垒户和交通站,使部队长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三是开展剿匪工作,采取打拉结合的方式,对表现较好、民愤较小、愿意抗日的土匪,实行收编改造政策;对亲日、**、反人民,祸害百姓有血债在身的土匪特别是匪首,予以坚决的打击镇压,稳固了社会治安。四是进击日伪,采取化装潜入等形式打掉日伪军的据点和残害乡民的伪警察所,采取突然袭击、伏击等形式歼灭骚扰百姓的零星武装,坚定了民众必胜的信心。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