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青阳镇> 七十二(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七十二(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蝗虫俗称“蚱蜢”,具咀嚼式口器,为植食性昆虫。它的触角呈短鞭状,拥有强而有力的后腿,可利用弹跳来避开天敌。体色有绿色、褐色或黑色、灰色,是生活环境的保护色。蝗虫口大、下巴发达,以植物叶片为食,蝗虫喜食芦苇、稗草、白茅、狗牙草及蒿类植物,虾须草和海蓬子。

  第二天,程有才通过秘密交通线将一封亲笔信捎给王致虞,但是,这封信由于日军的围攻在二十几天后才辗转到了王致虞的手中。王致虞赶紧写了回信,派专人亲自越过封锁线,到达“九县垴”,告知程有才:完全赞同程司令建立、巩固、发展根据地的原则;完全同意程司令内外线作战粉碎日伪军“清剿”的战术;建立“九县垴”根据地是石邑县抗战工作的重中之重,所有敌占区的人力与物力资源完全由程有才调动;两个根据地今后要做到相互帮助、互为犄角、守望相助等等。打发走信使之后,迎着初秋的风,王致虞开始忙了起来----上天又派来蝗虫考验多灾多难的石邑县了。

  立秋这一天,青阳镇的群众看到从西南方向飞来黑压压的乌云。这黑云遮天蔽日,呼呼作响,霎时间整个天空就失去了光亮,彼此只能影影绰绰地看到身边几步远的地方。人们一下子惊呆了,以为是“天狗吃月亮”,于是在田里耕作的人毫不犹豫地抓住身边的铁器坚定而毫无节奏地敲了起来;而在村中的人们也急急忙忙地将铁钟、铜盆、牛皮鼓甚至锅碗瓢盆惊慌但不失措地敲起来。但敲着敲着就感觉出不对劲了,天空开始放晴,再定睛细看,不是乌云是蝗虫!先前认为是乌云,那是飞蝗盖不是一件悲哀的事。“田祖有神,秉畀炎火”记载的就是周代“夜里以火诱捕蝗虫以消灭之”的情况;到了汉代灭蝗发明了“沟坎法”,先在地头、路旁挖沟,然后众人一字排开,手拿树枝、木片之类的东西,挥动呐喊,把蝗虫赶进地头的深沟里去,再加土掩埋;到了唐代又出现边烧边埋的方法,方法是夜间在挖好的沟旁点上火堆,蝗虫见亮飞入火堆被烧死,落于火旁的再扫进沟中掩埋,还有人把捕到的蝗虫扔到水里淹死;到了宋代捕蝗新出“掘种法”,将挖出蝗卵毁掉,可免来年再生,是釜底抽薪的办法,显然是捕蝗技术的一大进步;到了元代用沟坎法灭蝗又有所发展,不仅在地头路边挖沟,而是到处挖沟,且沟沟相连,纵横交错,被后世的学者称为“像是在打一场‘地道战’”。在食用蝗虫上人们习惯将蝗虫洗净用油炸,佑酒食用,蝗虫的肉质松软,味美如虾,而油炸蚂蚱、陆地飞虾、飞蝗腾达等还被列为名菜。蝗虫入药可止咳、降逆、平喘,用于治疗百日咳、支气管炎、哮喘、破伤风和小儿惊风等症。而到了近代,在农村思想界占举足轻重地位的巫婆神汉,则视蝗虫为神虫,影响所及,对待蝗虫只能赶跑不能捕灭,更遑论食用入药了,于今思之,真是可悲可叹!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