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五
英雄可悲之处,不在战场上被敌人杀死,而在被自己人误杀。历史则有若岳武穆、袁崇焕,党史则有段德昌、许继慎。尤为可悲的就是死后尚且背负骂名,千夫所指,众口一词。
一月三捷,石揆智为即将到来的可能的艰苦的反“扫荡”做了严密部署,准备迎击山县的报复,也准备带领队伍掩护乡亲们到山里避难。因为过去鬼子的肆无忌惮的杀人放火是任人尽知的,有了损失疯狂的报复甚至灭门屠村也是可以预知的。但在亡国灭种的威胁下,在血流成河的惨痛的教训下,在做顺民一样会死且死起来毫无征兆,使在血与火、生与死、虎口与狼窝边缘挣扎的人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起来抗争或许还能争得活路。但山县终于也没有来,被烧毁的炮楼也没有加以重建,石揆智推测并隐隐觉得日本鬼子开始走下坡路了吧。
五月十五日,石揆智没有迎来鬼子的报复,心中十分高兴但又有些许的遗憾,正如准备了丰盛的宴席而客人却没有前来赴宴。无可奈何的他只好解除了警戒,而没有了战斗的紧张日子,又使他产生了些许慵懒的感觉。不行,要主动出击。正当石揆智谋划下一轮战斗的时候,抗日县长王致虞通知他到西山根据地。石揆智闻讯大喜,连战连捷的战利品除了装备西南片的民兵队伍和秘密武装外,还剩下两门迫击炮及四箱炮弹没处打发,不如交给县长处置吧。石揆智带领“大鹏金翅鸟”的一个班,连同缴获的日本罐头、糖果、火柴等物品,通过还没有修复的第三道封锁线来到西山根据地。石揆智将礼物送给王致虞县长,王县长高兴地对他说:太行军区要召开民兵杀敌英雄表彰大会,司令员专门命令你一定要参加,还让你作报告呢。
王致虞县长还把新近到来的上级领导介绍给了石揆智。石揆智非常惊讶地认识了这三位从革命圣地来的“政治特派员”,他们三十多岁的样子但精神抖擞,说话干净利落,发白的军装一尘不染。石揆智难掩心中的敬仰和感动,与他们握手时满脸通红,手还不时地轻轻颤抖,为首的领导和蔼地说:很淳朴的同志嘛,久仰大名了。在晕晕乎乎的激动中,石揆智明白了政治特派员是来搞整风纯洁党的队伍的,并坚决保证让“大鹏金翅鸟”护送常如海到游击区、“马鹞子”护送赫连芳到北山根据地。第二天,王致虞县长将所有工作交接给宁武我特派员后,带上石揆智到军区开会。
五天之后,太行军区民兵英模大会召开,表彰了“十八好汉”。石揆智说什么也不愿上台做报告,最后报告只好由县长王致虞代做。会后,王致虞县长被告知留下来筹备太行区各界联合会成立大会,石揆智则留下来在司令部学习游击战术。石揆智等民兵的先进事迹陆续在《解放日报》发表,连在延安的刘伯承也发电报询问石揆智作战的详细情况并高度评价,让司令部人员给石揆智讲解游击“十六字诀”和反扫荡“利害变换线”理论,使石揆智受益匪浅。与此同时,石揆智也知道了鬼子在华北采取守势的原因,是为了集中兵力打通大陆交通线,知道了中国人并不是孤军奋战,在太平洋上美国人也在打日本人,对抗战的前途充满了信心。时光荏苒,日月如梭,三个月后的深秋,王致虞前来与他告别时,石揆智也动了思乡情怀,不顾司令部再三再四的挽留,执意踏上了返乡的道路。因为,从王致虞焦急的口中他得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程有才叛国投敌了!
回到西山根据地,宁武我向王致虞通报了三个月来的石邑县抗战形势:西山根据地清理坏分子31名,其中镇压6人,其余人员还在审查之中;沦陷区清理坏分子62人,其中镇压13人,负责清理工作的特派员常如海被日伪军包围,在掩护撤退途中壮烈牺牲;情况最糟糕的是北山根据地,在三县日伪军的清剿下人员损失过半,根据地只剩下“九县垴”中心区域的六个村庄,但最糟糕的是根据地干部群众心生怨恨,九支队主要干部大部战死,程有才带着警卫员和妻子儿子投敌。王致虞向宁武我进言道:当务之急是稳定全县抗日大局,整风工作尽快结束,正在审查的同志如无证据尽快出来工作。宁武我拒绝道:清理隐藏在革命队伍里的阶级敌人,保持党的纯洁性是完全必要的,也是上级派我来石邑县的目的,在上级没有新的指示以前,整风仍是重中之重。王致虞着急地说:我承认整风是必要的,但方式和方法还是值得商榷的,捆绑吊打关黑屋“逼供信”怎能让人心服口服。宁武我武断地说:我是全权代表,我的做法也是上级首肯的经验,早就听说你右倾,才将你调离石邑县,现在看来你确实有问题。王致虞沉痛地说:整风的宗旨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争取多数不抓一个不杀,你拍拍胸脯说说你做到了吗?宁武我冷笑着说: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犯教条主义的错误,暗藏在我们队伍中的异己分子到关键时候是靠不住的,丧失了警惕到时候难免会人头落地。王致虞凄惨地说:好些同志在最残酷的环境下没有倒在敌人的枪下,却被我们自己人清理了,反正我不信出生入死的战友会是异己分子。宁武我分辨说:这件工作我会负全责的。王致虞愤怒地说:人头落地还能长回来吗?看看现在石邑县的抗日局面,你们这些钦差大臣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宁武我涨红了脸,气馁地说:这成绩还是主要的嘛。王致虞摇摇头,说道:我们不要再争辩了!我们分别向上级请示今后的工作方针吧。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