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犁汉> 第五百一十九章:辽东(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五百一十九章:辽东(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如果没有陈登、臧霸的血战证明了徐州军的荣誉,可能这一次曹操缓和过来后就会将目光对准徐州。

  但现在徐州有了陈登和臧霸,这一切就又未知了。

  那这一次陈登和臧霸是输家吗?

  怕也不是,尽管这一战,陈登的江淮兵好像损失并不小,但他却收获了和泰山军作战的第一手经验。

  有了鲜活的教训后,这一次陈登对自己以及对泰山军的战力就有更清晰的认识,也能针对性的改进。

  而且陈登收获的并不仅是如此,他更收获了名。

  徐州作为东方大州,州内俊彦何止车载斗量?更不用说现在的扬州也无雄主,那些有志于四方者,皆从这一战看出了陈登为崭新势力的可能。

  相比于一众徐州将的逡巡保守,陈登的锐意进取,就如朝日东升一样吸引着州内的进取派,相信随着陈登回到徐州,他的实力必然会再上一层楼。

  而和陈登不同,臧霸可能获得的并不多。

  他既不是第一个北上的,所以名和他无关。他也不如后面坐战的友军一样,那些人此战一点损失也没。

  所以臧霸好像特别尴尬,就是该付出的都付出了,但好像一件收获都没有。

  但实则并不然,至少有一点臧霸是获得的。

  那就是经此一战后,他麾下的琅琊众多少都从泰山军的阴影中走出来了。只是这一点,臧霸就认为值得。

  所以这一战,好像谁都没有赢,也没有输。

  但泰山军却多少输了点未来。

  这一次大战,他们没能将青州的新兴势力给消灭在萌芽中,并让他们在战火中成长了起来。

  那下一次泰山军再想要攻略青州,就会加倍困难。

  其实这也是此前政事堂的看法,那就是不动则已,动就要雷霆万钧。但可惜,事与愿违,将之打成了一个呆仗。

  当时人可能并不会多说,但日后的那些史学家们多有指责此战泰山军失利的背后,是张冲对东南局势的漠视。

  从七月初的冲突爆发到七月中旬两方罢兵,张冲既没有给予前线足够的指示,也没有提供足够的援兵,好像整个邺城都对平原津这一仗毫不关心。

  这种指责当然有其合理性,但却并不客观。

  实际上,当丁盛的军报不断送交邺城的时候,张冲就已经对此战高度重视,甚至一度为之开过三次枢密、门下的联席议事。

  但就在丁盛战不利,请求援兵的消息传到邺城的时候,两条消息也突然一南一北送到了邺城。

  这北面的是,以辽西、辽东、玄菟郡、乐浪郡的汉家残余势力联合了部分鲜卑山一带的鲜卑部落,趁着山海道退潮,袭击了右北平诸地。

  这支联合军显然是以幽州流亡士族以及关外的北虏归化军将,裹挟了汉家在此地的军镇,再结合本地土豪而形成的又一个集团。

  这个集团自建立一开始就是旨在消灭泰山军。

  和一般人所理解的有国界线的疆域不同,汉室在北面的疆域往往是变化无常的。它总是受制于汉室和鲜卑的实力对抗的结果。

  汉室兴胜的时候,汉家在北面的疆域就可以拓展到松辽平原一带,也就是燕北长城以北的地区。

  燕北长城是战国时期燕人向燕山以东开拓的结果。

  彼时,为了缓解赵国和齐国的压力,燕人向着燕山以东,也就是现在辽东半岛的位置开始开拓。

  在这片地区,有一块广阔的平原,叫辽河平原。

  其北面为松辽平原,西面是日后蒙古人占据的蒙古高原,南面是渤海、东面则为日后的朝鲜半岛。

  同时,在地理上,辽河平原还有三条巨大的山脉给遮护着。

  在它的西北面,也就是它和蒙古高原交界的地区就是鲜卑山,也是日后的大兴安岭;在它的西南面,则是庞大的燕山;而在它的东面,则是绵绵长白山。

  可以说,辽河平原就是燕山之外的一块独立的地理单元,无论哪个民族据此,都能割据一方。

  而万幸,燕人率先进入到了这里,并开始经营这片地区。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