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仙侠版水浒> 第三百零四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三百零四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嗯……这么说吧,如果把燕京当成首都,从燕京到抵抗草原游牧民族的最前线,也就是八达岭长城,全程只有一百四十里。

  这在交通不便利的这个时代,是多好的先决条件,非常利于守军的调度和后勤补给。

  ——这点距离,不论是运兵,还是运粮,再慢两天也到了,第一天到昌平,第二天就可以出关了。要是骑兵部队,快马加鞭,半天多就到了。

  这不仅反应迅速,而且成本极低。

  还有,一旦草原游牧民族入侵,像八达岭、居庸关这些地方,烽火台狼烟一起,天气好的时候,站在燕京城中就能看见前线的消息。

  前线的消息几乎都是实时更新,然后又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最多的资源,组织军队,组织后勤,进行反击。

  最重要的是,皇帝坐镇燕京城,离前线这么近,就相当于是御驾亲征了,前线的将士哪敢不卖力?

  而要是拿开封、洛阳、长安、南京等地当首都,那就差点意思了。

  不是说这些地方不好,是这些地方离前线都有不短的距离。

  得了消息,再反应,再调集军队,再筹措粮草,再各种动员,再出兵,再将兵马粮草辎重弄到前线去,这一套下来,没准一个多月就过去了。

  草原民族快马弯刀,一旦进入中原腹地,那就是来无影去无踪。

  到那时,别说跟他们交战了,他们去哪了,都得慢慢找。

  等你找到他们,没准他们已经抢够了粮食、财物、女人回去了。

  所以说呢,朱棣劳师动众,不惜工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又修建了一座更大的北京城,其实就是把这座城市作为前哨基地,最大化地利用北京城,作为大明王朝首都的各种优势,集中力量去和草原游牧民族抗衡,确保大明王朝江山万年永固。

  套用后世安在朱棣身上的一句话就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虽然所属世界不同,但道理是相同的。

  不管江鸿飞愿不愿意承认,金军都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军队。

  而只要江鸿飞拿下燕云十六州,江鸿飞就势必要跟金人做邻居。

  偏偏,金人还狡诈、贪婪、凶悍。

  江鸿飞要想击败金人,就势必要学朱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亲自跟金人死磕。

  再者,以江鸿飞目前的地盘来看,也确实没有比燕京更适合当首都的地方了。

  所以,早在北上之前,江鸿飞跟自己的一众臣子就商量过了,要定都在燕京。

  而且,就像之前韩昉所说的那样,燕云地区这一带,居住人员成分十分复杂,有许多契丹、奚、渤海等人,不全是汉人。

  关键,就是燕云地区的汉人,都跟内地的汉人有所不同。

  燕云地区这里的汉人,有一种特殊的称呼——汉儿。

  汉儿,最初是古代少数民族对汉人的称呼,如汉乐府中有诗说:“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唐诗中也有“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儿”的诗句。

  最初,“汉儿”这个词语与“汉人”同义,并无褒贬的意味。

  但在辽国获得燕云十六州后,特别是在大辽帝国与赵宋王朝对峙期间,辽与宋对分属于两国境内的汉民的称呼开始发生了变化。

  具体就是,辽人称呼宋朝境内的汉民为南人,而称呼本国境内(主要是燕云地区)的汉民为汉儿。

  宋人也称呼辽国境内的汉民为汉儿,有时还骂他们为番人。

  辽、宋以及后来的金国,对燕云地区的汉民都一致称呼为——汉儿。

  这表明,汉儿已演变成一种带有蔑视口吻的特称,这也反映出辽、宋和金,都对燕云地区的这些汉民很不信任。

  这可不是小事。

  历史上,宋人当面以“番人”来辱骂燕云地区的汉儿,又因赵佶君臣的不作为,宋人与燕云地区的汉儿之间严重缺乏认同感,宋人视汉儿“非我族类”的情绪是很强烈的。这样,也必然使得燕云地区的汉儿无法在宋人那里找到归属。于是,汉儿其心益贰,俟衅且发,最后导致他们纷纷叛宋投金。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