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仙侠版水浒> 第四百三十五章 高宠(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四百三十五章 高宠(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最新网址:xs…

  虽然江鸿飞才四十岁,依旧非常年轻,且有活力。

  但别忘了,在外人眼里,江鸿飞生活相当不自律,每日驭十几女,且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处女。

  这万一哪天江鸿飞死在哪个女人的肚皮上,那时大元帝国还没有储君,那大元帝国可就有分崩离析的可能。

  千万别忘了,江鸿飞可是有数之不尽的儿孙。

  关键,江鸿飞的儿子们充斥在大元帝国的各个部门,有些还是有兵权的诸侯王,或是跟更有兵权的一方统军大将是联姻的关系。

  这样的格局,犹如暗流涌动,一旦失衡,帝国的统一将岌岌可危,再难复原。

  毕竟,谁都不相信,这世上还会再诞生一个江鸿飞。

  所以,立储之事,成了帝国急待解决的燃眉之急。

  一日早朝,陈公辅挺身而出,言辞恳切:“国本之固,在于储君之立,恳请陛下深思远虑,为我大元帝国奠定未来。”

  此言一出,百官共鸣,纷纷附和,共请江鸿飞确立储君。

  然而,朝堂之上,亦是人心各异。

  有人借机推崇皇嫡长子江载,以“立长不立幼,传嫡不传庶”的古训为据,强调其仁厚、亲贤好学、温良恭俭让,是储君的不二人选。

  而且,江载深受儒家仁政思想影响,他主张文官治国,颇有恢复宋制之意,不喜欢江鸿飞定下的文武分治,因此赢得了众多文臣的青睐。

  文人的笔锋,化作舆论的洪流,将江载推向了储君之位的风口浪尖,一时间,朝堂之上,竟然有四分之一的朝臣皆为其声援。

  但与此同时,另一种声音也不容忽视。

  有人力荐江鸿飞的庶长子江修为储君,声称他勤政节俭,多年监国,经验丰富,且无差错,是打破常规、立为储君的理想人选。

  不少大臣都认为,江修不仅拥有治理国家的实际能力,更能在复杂多变的时局中稳住大局,引领大元帝国走向更加稳固的未来。

  这场关于储君的争论,实则也是对大元帝国未来走向的深刻探讨。

  一方面,是遵循古训、注重血脉纯正的保守派;

  另一方面,则是强调能力与实践经验的革新派。

  两派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

  由此也不难看出来,立储君一事,已经到了不可不为之时。

  甚至说,大元帝国的一众大臣在“逼宫”也不为过。

  可面对这样的局面,江鸿飞却只是淡然抬手,指向高悬的“正大光明”匾额,声音沉稳而有力:“朕已选定储君,其名隐于这匾额之后。若朕不测,尔等可依此遗诏行事。”

  江鸿飞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愕然失色!

  有些大臣本欲借“时局所迫,立储为安”之名,对江鸿飞施压。

  他们之所以敢于如此,并非出于无畏或狂妄,而是深谙“国不可一日无君,储君之立,关乎社稷安稳”之理。

  他们忧虑,一旦江鸿飞突然离世,无储君之位的帝国恐将陷入纷争,四分五裂。

  也就是说,这些大臣手上握着大义。

  不然,就是借这些人一万个胆子,他们也不敢逼江鸿飞立皇储。

  却不想,江鸿飞早有筹谋——秘密立储!

  江鸿飞这一手,不仅平息了朝堂上的暗流涌动,更让所有人哑口无言,无论是忧虑帝国未来的忠臣,还是意图推举江修、江载等子嗣为储的势力,均无言以对。

  你们不是怕我突然死了,因为没有立继承人,而使大元帝国分崩离析吗?

  可我已经立好了皇储。

  就是我现在死了,大元帝国都不会没有继承人,更不会因此而分崩离析。

  但是,你们这些人谁也别想知道我立的皇储到底是谁。

  有些大臣感叹于江鸿飞的深谋远虑,滴水不漏;有的则赞叹其政治手腕之高明,非常人所能及;还有一些大臣在心中感慨:“陛下到底是陛下,永远都不会教臣子牵着鼻子走的!”

  自古以来,中国皇室便遵循嫡长子继承制,旨在避免诸子争储之乱。

  然而,历史长河中,不乏因储位之争而引发的血雨腥风。

  秦始皇之犹豫不决,终致大秦二世而亡,成为后世帝王之镜鉴。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