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知否:从梁家开始封狼居胥> 第43章 御前奏对(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43章 御前奏对(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最新网址:xs梁晓自己也知道那第一份调查报告,只是看住唬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

  毕竟他可不敢给出解决办法,就算给出了,在公元十世纪也几乎不可能做到。

  若非寻访扬州是皇帝给他布置的“作业”,他其实都不想写这个调查报告,费事费力,效果还不大。

  若只有这第一份奏折,梁晓觉得自己也能在皇帝心中留下印象,但也就止步于此了。

  对于皇帝来说,他最需要的不是为他分析问题的人,而是帮他解决问题的人。

  真正被梁晓寄予厚望的,则是第二份关于盐法的奏折。

  这个时空的大周朝和历史上的“大宋”非常相像。

  所以很多在北宋有效的东西,梁晓可以直接照抄,这可比他自己真的搞调查研究简单多了。

  因为有顾廷烨的人脉,梁晓决定对盐政下手。

  和土地兼并这种敏感且无解的问题相比。

  盐政的问题相对好说得多。

  大周从开国至今实行的盐法叫做“官榷法”,通俗地说,就是朝廷派人专管盐政,大包大揽。

  官办,自然也就带来了效率低下、贪腐横行、私盐泛滥等问题。

  梁晓充分利用了常大管家提供的情报,在这第二份奏折前半部分,将如今盐政的种种弊端分析得极为清楚。

  治本极难,治标的方法却是有的。

  梁晓根据自己记忆中,历朝历代盐政改革的方案,选了一些较为可行,且短时间内能给朝廷带来大量财政收入的办法,写在了奏折的后半部分。

  分析问题,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才是最正经的策论写法。

  这第二本奏折,赵真仔仔细细的看了两遍,一直皱着的眉头也舒展了一些。

  显然看这第二份奏折时的心情,比看第一份奏折时,强上太多了。

  梁晓觉得自己站得腿都麻了,都已经开始在心里痛骂封建帝制的种种弊端了。

  直到此时,赵真才放下了手中的奏折,抬起头来盯着梁晓看。

  梁晓没有说话,只是“恭顺”地低着头,等待皇帝问话。

  赵真一边揉着自己的手腕,一边笑道:“四郎,你可是给了朕一个大大的惊喜。”

  梁晓露出一个得体的微笑,答道:“让陛下见笑了。”

  赵真站起身来,居高临下地盯着梁晓看,带着一点悔意地说道:“四郎,我都有些后悔将你选为垂拱殿侍卫了。”

  梁晓心中突了一下,不知道赵真为何要这样说。

  他莫名想到了“伴君如伴虎”这句话,这种感觉很不好。

  赵真顿了一下,说道“四郎,不如你回家准备科举,将来做个治世之臣。”

  梁晓这才在心中松了口气,原来赵真是这个意思。

  本朝之前,文武不分家,出将入相再出将,也都是寻常事。

  本朝立国后,文武分家,以文制武。

  勋贵子弟不经科举,也只能做武将,不能做文官。

  赵真这是觉得自己有治世之才,只做武将可惜了。

  梁晓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明确的规划,并不会被皇帝画的大饼所影响,当下恭敬地道:“臣愚钝,只想效仿前朝名将,为陛下开疆拓土!”

  赵真觉得有些可惜,但也不想强压着梁晓由武转文。

  于是赵真跳过了这个话题,说道:“既如此,那就罢了。朕问你,你在扬州是如何寻访的,如何得到的如此详实的材料?”

  梁晓暗中松了口气,他实在是不想去当文臣。

  原剧中齐衡走的就是这条路,明明是齐国公府的小公爷,却非要去考科举,当文臣。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