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647节 关外的坏消息(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647节 关外的坏消息(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笔下文学起点文学ddxsku南派三叔新笔趣阁雅文小说
  

  他定下神来,吸了口气,取过奏本来看。

  啊!

  吴三桂奏报:“松山洪承畴兵败!”

  事实是松山被围半年,城中食尽,副将夏成德开城纳清兵。总兵官曹变蛟被俘杀,巡抚邱民仰等死之。洪承畴被执,于沈阳降清。

  松山告破是在劫难逃,因为朝廷根本没有援兵解救他们。

  至此,坚守多年之宁锦防线被冲破。四月,清军破塔山、杏山。明仅有关外孤城宁远。清军逼近山海关。

  当年老督师孙承宗出关外,主持宁锦防线,把战火挡在关外。

  结果弹劾他的奏章比他人还高,言官认为修筑城池,拒敌于关外不是好计,白费浪费朝廷钱财,但现在看来,言官就是嘴炮!

  是的,清军固然还从其它关口进关内,可是没有了宁锦防线的牵制,一想到清军逼在眉睫,就在眼皮底下的压力,崇祯皇帝只觉得轻飘飘的文书重若泰山。

  他不由得身体一晃,早就注意他的周皇后赶快将他给扶住,周围的宫人也过来帮忙。

  崇祯皇帝伸手推开她们道:“朕没事!”

  他哑声道:“把兵部尚书找来!”

  ……

  朗朗日月在上,大明人才济济,如不是运气奇差,国运衰落,也轮不到北虏肆虐,流寇逞威的地步。

  兵部尚书陈新甲,算得上是一个人才,他是四川省重庆府长寿县人,万历三十六年举人,授定州知府,之后一路升迁,崇祯十三年,进兵部尚书,从而成为是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工部尚书贾俊以后,以举人身份做到尚书(正二品)要职的第一人。

  他是勇于任事,当时军事危急,大臣们都不愿当兵部尚书,所以陈新甲当上了。

  崇祯朝的兵部尚书不好当,瞧瞧他前任的下场:

  崔呈秀下场:自缢死;

  阎鸣泰下场:遣戍死;

  王在晋下场:革职查办;

  王洽下场:下狱死;

  申用懋下场:革职查办

  梁廷栋下场:服毒死

  熊明遇下场:革职查办

  张凤翼下场:服毒死

  杨嗣昌下场:服毒死

  傅宗龙下场:革职下狱、战死

  还有一个袁崇焕,加了兵部尚书衔,下场最惨:凌迟,就是千刀万剐,惨呐,百姓分食其尸!

  老板太叼,臣子不易为。

  崇祯皇帝用人,不仅爱杀兵部尚书,他是什么官都爱杀,宰相都不例外。他当17年皇帝,杀或者贬的宰相共15人,干的最长的也不超过2年。

  干实事不阿谀奉承的官员,他觉得此人不尊重自己,杀或贬;

  会拍马屁的官,他觉得此人不干实事,杀或贬;

  人缘好的官员,他怕威望高把自己给比下去了,杀或贬;

  人缘不好的官员,他觉得此人人品不好,杀或贬;

  贪财的官员,自然是杀或贬;

  不贪财的官员,他觉得是在博取好名声,想干什么?杀或贬;

  没帮派的官员,他觉地此人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杀或贬;

  有帮派的官员,他怕拉帮结派有夺权的威胁,杀或贬。

  瞧,谁能在崇祯皇帝手里讨得好了?

  叫神仙来做他的大臣都干不了!

  东南府老大颜常武坚决不趟大明这混水,就因他知道大明有崇祯皇帝是好不了的。

  但要是他自己亲手搞掉崇祯皇帝,那又是下克上,对自己名声不好。

  总之,崇祯刚愎自用,心胸狭隘,除了勤劳,没有真正的才能。只用杀人来掩盖自己的用人不当和战略失误。

  说到底就是个变态!

  对比于他,明朝那些过去东南府的官吏们印象深刻,他们侍奉颜大少,简单就是美,文官只须做到三点:

  一是忠心于他;

  二是尊纪守法;

  三是能赚钱!

  而武官前二点与文官一致,第三点改为能打赢仗。

  东南府的官员,从不用担心祸从天降,只要不是摊上大事,就算被执,顶多是“发海岛从事开发事”进行劳动改造,比海那边的同行们幸福得多。

  所以,陈新甲接到诏命,让他进宫面圣,他已知关外之事,心中不由得打鼓,想想前任们的下场,不由得悲凉万分,万念俱灰,出发之前,先向家人安排后事……

  [八一中文网 请记住 手机版访问 m.81new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