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建设盛唐> 第一六三节 大唐军乐(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六三节 大唐军乐(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
  辎重营主官郭省三陪着冯小宝视察辎重军营,那里堆放着人的口粮、马的粮草还有种种物资。

  “跑!”指挥官发出口令

  五火(一火十人)粗壮的军士扛着大木头,在扫去了积雪的操场上起劲地跑起来,你追我赶,其余军士在场外大声欢呼,给各自支持的队伍打气,情况热烈。

  “不错嘛!”冯小宝道,问旁边的参谋道:“都记下来了?”

  “记下来了!”

  郭省三道:“辎重兵艰苦单调,多些手段去提高他们的兴趣,调节一下气氛乃是必须的!”

  “还是郭参军治军有方!”冯小宝赞扬道。

  他们走到另一拨军人边,他们正在唱歌,军歌嘹亮,让军人们鼓起干劲。

  郭省三向冯小宝笑道:“冯都尉的军歌不错,我们唱起来浑身都是力气!”

  是的,后世我军的军歌嘹亮的优良传统岂能错过,冯小宝集中力量,花了大力气,创建冯系军团的军歌体系,共分三大部分:

  一是古代军歌,例如《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秦时传下来的军歌,是一首慷慨激昂的战歌,洋溢着深厚的爱国感情和英雄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军人舍生卫国,英勇杀敌。

  古代诗歌中有不少词藻,足以改造为军歌,这类属于阳春白雪。

  由于军人的知识能力普遍不高(冯小宝的国文也好不了多少),不是这么好唱,遂有一些民间小调改成的军歌,为第二类军歌,这类是下里巴人,有时比较粗俗,类似〈******》,上不得台面,可是军人们爱唱!

  对于第二类的歌曲,冯小宝是默许,只要不在上官面前和百姓面前唱出来就是了。

  所以还是冯式的白话文军歌大为流行,广受欢迎,也就是第三大类,亦即为主旋律,例如最雄壮的就是那首《军魂之歌》,歌词如下: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军队。

  我们是皇帝的武装,

  我们是百姓的子弟,

  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

  直到把敌人消灭干净,

  大唐的旗帜高高飘扬。

  听!风在呼啸军号响,

  听!胜利歌声多嘹亮!

  将士们整齐步伐奔向杀敌的战场,

  将十们整齐步伐奔赴祖国的边疆,

  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向最后的胜利,向大唐的辉煌!

  此曲一出,震撼军心,它的曲调气势磅礴,坚毅豪迈,热情奔放。词曲浑然一体,听到后真可谓是举座俱寂,一致通过作为本军府的主军歌。

  冯小宝听着此歌的大型合奏,先是眼睛湿润,最后是不能自己地流下了串串眼泪。

  听着此歌,仿佛看到了那个世界第一的广场,DANG的军队、人民的威武之师、胜利之师在这首歌的伴奏下如滚滚洪流驶过,然而他已经不可能再看到了!无法再听到了。

  此情虽长在,此景却难再!

  将此歌重新演绎,在另一个时空里铸就新的辉煌吧。

  他为什么哭呢,为什么这么感触呢,杨成献私底下有个惊人的结论:“他应该是在另一个地方见到过,唱这首歌时,有一支威武强大的军队在行进……”

  “可是天底下就我们大唐军队最强大了……”程伯喜迷惑不解地问。

  “不,还有另外一支军队!”杨成献右手大拇指往上顶顶。

  “天!天哪!”程伯喜震惊了!

  不久后,就传出了冯小宝乃天上星宿下凡的传言!

  不管别人信不信,至少是他身边的兄弟们和本军都信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