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建设盛唐> 第三六三节 观图(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三六三节 观图(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
  

  第一次四十万吐蕃人灭掉唐军十万,已经让天皇痛彻心头,这一次四十万吐蕃人打我大唐二十五万,好象是四十五万,足足多出二十万,听起来很可怕,加上这幅《大非川作战图》让人身临其境,得不到消息的君臣们颇有度日如年的感觉。

  如果战败了,那大唐的天下真的是坍了一个角!

  二十五万人呐,还有十万民夫,高宗朝最大的兵力集结,这是大唐子民的精华,一朝尽丧,烟消云散,天皇无颜见祖宗了!

  天皇不顾皇帝的体面,坐在胡床上哀愁得双眸茫然!

  天后则一副晚娘脸,象谁欠了她几十万贯的样子,大伙儿毫不怀疑杀伐果断的她等下会传来杖毙哪个倒霉家伙的消息。

  因此大臣们噤若寒蝉,P声都不敢出。

  贞观殿上愁云满布,独有老军头刘仁轨脸现微笑。

  刘公仁轨,大唐第二代的名将(第一代是李绩、苏定方、侯君集),因救援新罗,在白江口之战大败倭子、百济联军而名震天下,此战给大唐海域带来近一千年的和平!

  之后,他奉调吐蕃前线,几乎是他作为主将主持对吐蕃作战,冯小宝也曾在他手下效力,甚至得到机会,代为指挥大军演习。

  所谓闻风知胜负,嗅土定军情对于老军头那是板上钉钉的,刘仁轨看到这幅图,比起殿里所有的人都知道得更多!

  此仗,绝非李敬玄的手笔!

  唐军端的是视死如归,打得惨烈至极,却又大阵不乱,可以看出唐军指挥得力,甚至能形成局部优势,李敬玄没那本事!

  必是积年老将所为!

  能够做到这一步的,依刘仁轨对吐蕃前线将领们的了解,李谨行或行,又或者是,冯小宝的参谋长荆东灵!

  至于其他人等的指挥能力,还力不从心。

  再仔细看图,用兵方式颇有灵气(只有刘仁轨看出来!)应该是荆东灵为指挥的可能性更大。

  他的威望不足以控制大军,那么唐军最高指挥官是谁已然呼之欲出。

  冯小宝!

  刘仁轨自洮河道大总管任上卸任,回朝后并无实职(他也没作什么要求,乐得偷闲),朝廷只将他作为咨询工具,许多内幕并不知道,可是他举一反三,知道得比其他人更多。

  讲起来天皇李治也挺悲摧的,他老子留给他的老帅们(一代)都跟随他老子去后,本来有个薛仁贵可以撑撑场面,结果来个大非川之败,薛仁贵给撤职查办,一蹶不振,以致二代将帅只得刘仁轨象样子。

  现在冯小宝强势崛起,或许李治的面子会给保住了,否则他给吐蕃、突厥、契丹的家伙们踹得脸都肿了。

  再看图,这样打法,冯小宝这家伙,不会做无谓之功,必有后手!

  如果打不赢,刘仁轨敢打包票,小宝逃得最快。

  冯小宝差不多成为他的弟子,刘仁轨太了解冯小宝了,这家伙读得书少(其实是读古文少),为人处世与人大相径庭:他用兵不拘一格,对敌不讲仁义道德,对自己人其实还是蛮关心的,现在他改了为人,拿人命填战场,只有一个解释:所图非小!

  一旦成功,瞬间翻盘,唐军胜利!

  不忍见到天皇苦瓜着脸的样子,他毕竟提拔了他,是他的明君,伯乐,该为他分忧。

  刘仁轨出班,从容奏道:“天皇陛下,臣有本奏!”

  “刘卿家请言!”李治有气无力地道。

  “臣观图得出结论,吐蕃人情况占优,却带忧,我军情况虽劣,却有喜!臣敢断言,此战我军必胜!”(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