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重返1977> 第782章 会吃(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782章 会吃(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雅文小说起点文学
  

  而且正因为“清真烤鸭”在历史巨变后,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名声被埋没了,仅在一隅之地残存。

  如今不但仍旧维持着传统手法,而且一只鸭子才卖七块七。真是好吃不贵,经济实惠啊。

  反倒盛名之下的“聚德全”和“便宜坊”,由于每天接待顾客量太大,却已经变成了批量生产,技术水准已经把关不严了。

  甚至选用的鸭子也由120天出栏的,变成了70天到65天出栏,降低了标准。

  那要一比,里外里,差距大了。

  这么一说,那洪衍武和陈力泉那还不来了兴致啊?他们这一路上就光惦记这鸭子了。

  谁都好奇,被“张大勺”这么夸的“清真烤鸭”和他们吃过的,到底有何区别。

  结果到了之后,果不其然不负众望。那叫一个好吃啊,实在是洪衍武和陈力泉平生尝过的最棒的烤鸭。

  这话绝不是空话,因为“清真烤鸭”和人们惯知的那两种烤鸭,区别确实显著。

  一,那就是鸭子大。

  因为选用的是标准的120天出栏的“京城白鸭”。洪衍武他们吃的这只烤鸭,足足有三斤多。片出的肉得有三大盘,至少一斤半。

  另外滋味也足啊,肉是瘦点,没那么嫩,可有鸭味儿。

  二,有绝活。

  清真烤法独特的绝招,是鸭子讲究要去淋巴结(即肉枣),并且在鸭肚子里封了特殊香料,如此烤出来的鸭子才能半点不腥。

  这两点,就是“清真烤鸭”胜过其他两种烤鸭技法的妙处。清真嘛,干净。

  三,守规矩。

  艾师傅按传统办法在烤制前把鸭坯吹了气,这为的是使脂肪泡沫化,让皮肉分离。

  如此入炉烤15分钟左右,油就从毛眼往外冒,相当于自炸,这样才能保证酥脆。

  另外传统烤鸭片制方法一般是“两吃”。

  即先把鸭脯上的皮片下来,给每位客人一片,尝一下,因为它很酥脆,必须趁热吃,否则凉了,油就出来了。

  其次要求每一刀都得有肉有皮,等到最后上鸭头和里脊时,便意味着一套已经上完。

  至于片鸭子的108刀和118刀之说,那只是技术考核用的标准,实际操作不能这么来,否则时间太长,鸭子全凉了。

  可偏偏这些必不可少的工序环节,有的名店却都给省了。这种“改良”,不但让口味变差,也让顾客的感受变差了。

  四,重细节。

  辅料同样是很重要的。

  像“清真烤鸭”的荷叶饼就是现烙的,虽然不能透过它看报纸,可是绵软。

  那是吃的东西,样子永远没有口感重要。用这样的饼卷,才能吃出烤鸭的脆劲儿来。

  也正是因此,“清真烤鸭”并不赞成把黄瓜和鸭肉一起卷在饼里。

  而是认为清香味儿的黄瓜条只是为了单吃清口。非要卷进去,反而会削减鸭肉外焦里嫩的口感。

  还有汤。同样的缘故,“清真烤鸭”的鸭汤不上浓汤,是清汤加蔬菜,为的就是清爽,解腻。

  总而言之吧,这顿“清真烤鸭”从头到尾,不但让人领略了一种传统技艺,感受到了一种人情。也体会到了一种饮食文化。

  别说日后随处可见的廉价烤鸭了,如今变得越来越像“流水线”的“聚德全”和“便宜坊”也不及多矣。难怪当年能成为力压两家老字号的上席大菜。

  这才叫真正的烤鸭。也只有“张大勺”这样的真正行家,才能寻得着啊。

  而除了以上这条,“张大勺”的美食观点里还有个根深蒂固的原则。

  那就是认为一道菜的好坏,食材的因素占60%,工艺占40%。

  所以他对食材质地的选择,向来有自己的坚持和要求。

  别的不说,光看他去不看菜单跟厨师怎么点菜就明白了。

  拿这顿烤鸭为例,他当时不紧不慢的,是跟艾师傅这么交代的。

  “今儿的龙须菜新鲜吗?新鲜就给我扒一个……有鲜蚕豆不?是剥两层皮的那种?……现在这个月份了,大葱,那就得要山东的‘高脚白’。黄瓜得给我去皮,人老了,牙不好……对了,剩下的鸭架子别忘了给我炖白菜心啊,清汤撇油……还有,烤鸭剩的鸭档油也甭糟践,你再拿它给我溜个黄菜。”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