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唐:武神聊天群> 长孙皇后(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长孙皇后(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飞卢小说网
  

  [3]也因为对皇后思念不已,唐太宗又做了一件旷古绝今之事--亲自抚养了长孙皇后的幼女晋阳公主和幼子李治。为什么要留他们在身边亲自抚养,《唐会要》中是这样记载的晋王以文德皇后最少子,于后崩后累年,太宗怜之,不令出阁。这同时可以在《新唐书.晋阳公主传》中的得到复证。太宗亲自抚养幼子幼女的用意已经很明显了--因为爱宠其母,所以亲养其子,并以子思母,借此来慰籍自己苦闷和空虚心灵,不过这种慰籍法,只能是举杯消愁愁更愁,也因为太宗的这种心情,因此在长孙皇后去世后,后宫多年无子嗣,仅得的一子也被过继。

  [4]贞观十五年,长孙皇后的二子李泰与兄争夺太子之位,为了讨好其父,这位皇子在洛阳大兴土木,修建了伊阙佛龛,为母亲追福(右《三龛记》,唐兼中书侍郎岑文本撰,起居郎褚遂良书,字画尤奇伟。在河南龙门山,山夹伊水,东西可爱,俗谓其东曰香山,其西曰龙门。龙门山壁间凿石为佛像,大小数百,多后魏及唐时所造。惟此三龛像最大,乃魏王泰为长孙皇后造也。----《欧阳修集》)。此时长孙皇后已然过逝五年多了,而李泰谋嫡时却抬出了已过世多年的母亲讨好父亲。这足以充分说明李世民对他的爱妻是多么痴心长情,不仅没有人走茶凉,她的子女在她身后仍因为父亲对母亲的深爱而备受呵护,而嫡子们对母亲的态度甚至能影响太宗对他们的宠爱度。

  即使到了贞观十七年李治已经被立为皇太子,李世民仍要将之留在身边朝夕相见,为此大臣们在贞观18年和贞观20年两度上书,要求皇帝放太子回东宫,最后双方妥协,太子李治15日在东宫,15日留在父皇身边。正如大臣在奏章中所说父子不可以滞爱,也正因为李治可以自由出入内宫,衍生了他与武则天的恋情,从而给大唐李氏宗室带来了灾难。

  可能是李治也觉察到父皇对母后的深深思念,他在贞观22年建起了一座宏伟富丽的大慈恩寺来纪念母亲(大慈恩寺的规模很大,共有10几个院落,1897间房屋,云阁禅院,重楼复殿,十分豪华。唐玄奘称其为壮丽轮奂,今古莫俦。用今天的话来说,这是一项劳民伤财的工程。如果没有皇帝的支持和默许,太子是没有能力和胆量如此做的)。

  长孙皇后生前并不是信佛之人,史载:当她病重时,太子李承乾请求做佛事为其祈福,当时太宗及大臣一致同意,并准备付诸实施,却被皇后断然拒绝。她可能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为佛家做出如此大的贡献吧。

  其实长孙皇后为佛家的贡献远不止这两件:

  [5]贞观(或武德)年间,因长孙皇后不预,太宗北上太原,到玄中寺礼谒道绰太师为皇后祈愿除病,曾施舍众宝名珍,重修寺宇。(太宗昔幸北京,文德皇后不豫,辇过兰若,礼谒禅师绰公,便解众宝名珍,供养启愿。--《铁弥勒像颂碑》)

  [6]贞观十年四月,因长孙皇后久病不愈,太宗下命修葺全国破旧寺庙为功德。(敕为皇后虚风日久,未善痊除,修复废寺,以希福力,天下三百九十二所佛事院宇,并好山水形胜有七塔者,并依旧名置立。--《唐文拾遗.卷五十》)

  长孙皇后曾经说过:佛、老异方教耳,皆上所不为!太宗本上所不为,却为了能从死神手中夺回爱妻,不为也为了。见于《旧唐书.文德皇后传》

  其实综观史载,唐太宗为长孙皇后不为也为之事,还有许多:

  比如贞观初年,长孙皇后的异母哥哥长孙安业参与谋反,按律当诛,却因为长孙皇后的求情,太宗免除了他的死罪。这样一个身犯谋反大罪之人,最后却还能官拜兵部尚书,封薛国公。(亲兄弟谋反,按一般逻辑,皇后这时应该是跪着请罪,担心自己被株连才对,但长孙皇后非但不担心自己的处境,反而要求皇帝网开一面饶恕这位异母兄长,这是得到怎样的宠爱,才能有如此的自信?)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