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生问:“你这么看好燕京未来的发展,燕京将来随便一块地都会成为好房地产项目吧?”
“会,但我做不来。”孟皓微微一笑,解释道:“房地产是个很特殊的行业,要的东西太多,从一开始,你要先拥有企业资质,拿到企业资质之后,你要从政府手里拿地,类似燕京这种城市,拿地靠的是拍卖,这不仅比人脉,更比财力,拿到地之后,再从银行贷款,这一个,不仅要比人脉,还要比运气。”
“正常情况下,贷款不足为惧,因为一旦房屋开售、资金回笼,大量现金就会回流,但是,像我这种小城市的地产商,口袋不鼓、底气不足,政策风向稍微一变,或者银行政策略微收紧一点,我就可能陷进资金的泥沼,如果后续资金跟不上、没有完全开发完成,那前半辈子的努力也就基本上付诸东流了。”
何春生轻轻点了点头,想来能在燕京、沪市搞房地产开发的,也绝对不是一般人,别说孟皓,就算是出名的山西煤老板,到了燕京也玩不转房地产,最后只能用一种扭曲的方式参与首都地产建设,那便是:疯狂的买。
何春生甚至听说,一个楼盘刚开盘,就被山西煤老板整栋整栋买走的事情,而且这种事情屡见不鲜。
这时,孟皓没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而是笑着问何春生:“对了,我听说你搞了个平台?”
“是的。”何春生把自己做一对一家教的事情跟孟皓详细的说了说。
孟皓听完半晌没说话,两只眼睛直勾勾的看着,看得何春生自己心里都有些发毛。“皓哥,你这么盯着我干嘛?”
孟皓平复了一下心情,郑重其事的问何春生:“春生,你以后想从政?”
何春生好奇问道:“为什么这么问?”
“你做的这个一对一家教项目,简直就是你给未来从政之路提前造好的一枚火箭。”孟皓是个官二代,看问题的角度和何春生不一样。
一对一家教平台这种逆天级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在立意的层面极度符合华夏的主流价值观,不但能迎合领导的口味,更能迎合主流传媒的喜好,而且难能可贵的是,不光是立意,它的实操空间也非常大、接地气,所以一旦做起来,又很能迎合大众的喜好,眼下这种各个层面都能讨到好的模式真的是太少了,一对一偏偏就是其中一个。
孟皓给何春生好好的上了一堂政治课。
“一对一家教如果能够获得一定的成功,首先会成为媒体追捧的对象,我可以这么跟你说,大部分的媒体都有关于主流价值观的相关指标,每一个特定的周期内,他们都要想办法弘扬主流价值观,所以他们会到处寻找类似的事迹,然后大加推广,有些时候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以渲染到举国皆知,可以想见,一对一这种模式一旦成功,绝对会成为媒体的宠儿。”
何春生对孟皓的说法很认可,虽然他不懂政治,现在不是就有电视台想给一对一做节目了吗?现在想想一对一家教确实紧贴了主流价值观的大方向,没有丝毫的背离。
孟皓又说:“一对一家教针对的是学生,而且是燕京最好的几所大学,这些学校的校长都是副部级待遇,所以它们在国家眼中的地位可想而知,你的一对一家教扎根高校、扎根教育,不但为高校大学生提供兼职就业的机会,还为后续高考人才的培养出人出力,这一点,你们也是拿了高分,你的一对一家教能把燕京这几所大学的学生兼职运转起来,满分一百你就能拿一百。如果你能把一对一家教在全国范围内运转起来,满分一百你拿一万!到时候你甚至会成为部委里的座上宾。”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