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大汉败了退到大江以南,中原地带就被胡族占了个七七八八。汉人被杀被奴役,很是凄苦了一段时间。秋寒景心里装了一个天下,他想要一统南北,必定不能留这些胡族政权在中原,那么他要得到的就是汉族的支持。如今要是联合了夏和北凉灭了北魏,以后拿什么脸来号令汉人起来反胡?于是魏按兵不动,甚至向东撤了60里,给北魏一个可以缓冲战场压力的地方。然后秋寒景派韩箫带着重兵驻守北平,防止北魏突袭燕地。
然而北魏这一下仿佛是回光返照,来势汹汹,却也没挺住,被夏和后秦还有遥远派兵支援的北凉一起给灭了。这边辛苦打完了仗,魏军却突然从北平和碧城两地杀到了平城,将人家辛苦打下来的地方给占了。北凉与原北魏地中间还隔着好几千里,拿点钱回去就算了,领土相邻的夏和后秦可不干了。凭什么我们辛辛苦苦耗费人力物力打下来的地方你说占就占?然而魏就那么心安理得地占着,有种你打我呀。你们鏖战了一个月我看你们还有没有劲儿打我。你们要打不过我还来撩别怪我不客气了。
夏是最窝囊的。因为夏是北魏攻击的主要目标,战损也最严重,这时候肯定要占最大的土地,没想到魏会来这一手。打是打不过的,天下都知道秋寒景养着一帮善战的年轻将领,养着这世上最豪华的钢铁军队。于是夏就先跟外交上最亲近的北凉商量,北凉说我精神上支持你!也是,北凉和夏中间和夹着一个南凉呢,北凉想越过南凉来支援也不太可能。于是夏君主也不知道是糊涂啊还是糊涂啊,竟然答应给北凉提供铁矿石和金子,支持北凉打败南凉,跟自己做邻居。这边跟北凉夯实了关系之后那边又去找后秦,说咱们得一起讨伐魏。后秦答应了,这是关乎切身利益的事。于是夏和后秦先是派了小股部队骚扰边境,试探一下魏的态度。正赶上这天值班的是秋原赢,那暴脾气,追出去20里把个来骚扰的全队歼灭。夏和后秦一看,这魏挺凶啊,那咱们就谴责他吧。于是又联合发文谴责魏不仁不义。本来国家打架,谁厉害谁就占便宜呗,你谴责你的我不理你就是了,可是魏这回又出乎意料地应了。好吧,你们有异议咱们就坐下了三边会谈吧。
于是在初冬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三方代表在平城开始了三方会谈。魏这边派的代表是杨白,助攻是秋去华,魏嘴皮子最厉害的两人,还有一个杨白的随从闵四要特别介绍一下。闵四前文也出现过,就是秋蓦然要给人锯腿的时候,让大家站队的那个小吏。闵四原是后汉工部的长使,就是工程部的监工,监督建造工程的。本来他就是个非常基层的小官,整天在工地盯着人干活。后来刘旻继位秋寒景掌权,秋寒景推荐陈深去了工部做了右侍郎,陈深本就是苦出身,对出身门第更是不看重,破格提拔了一些人才,这个闵四就在其中。后来一次杨白到河坝上溜达,看到大堤上聚集了很多人,大多数是当地的百姓,还有一些兵差和工部的人。杨白便停下来,在旁看着,好奇他们在干什么。
当时汉江一支流改道,淹了下游的一些村寨,观其走向怕是还要淹水,朝廷就下令沿岸迁徙。那时候是没有什么政府补贴的,百姓本来就贫苦,俗话说破家值万贯,迁到新地方一切得重新布置,很多人是不愿意的。于是朝廷令就派人去劝说。一开始是当地衙门,劝说方式也很粗鲁,每天上门骚扰一遍,偶尔打伤几个人,也没甚大作用。然后就有人提议派能说会道的文官去劝说,工部就派了闵四几人。闵四去当地走访了两天,就让衙门出告示,让每家的户主到大堤这里集合,大家一起商量一下迁徙的事。人都来了,闵四就在大树底下挂了张水文图,指着图说:“汉江下溧水改道,此处不久即将成为湖泽。”百姓说水来了我们往山上走,水退了再下来。“水退不了。此处在群山环抱之间,溧水激流过此处将归于平静而成泽。”百姓说那我们就邻泽而居,还可以靠打渔为生。闵四又指了一处,“溧水改道之后原来的河道及周边淤泥沉淀,来年必定土壤肥沃,撒什么种下去都将丰收。如若尔等走溧阳过凤凰山,正好能赶上山里收秋,采些蕨菜蘑菇晒干了,能猎的猎些野物便可在新地过冬。来年河道风干,土壤松软易耕耘,你们先去的人便可先分配土地耕种。”众人听他这么说,难免动摇,互相议论纷纷,却也是干议论。闵四见机道:“不若这样,想迁徙到新地的站到我左边,想留在原地的站在我右边。我们就遵从大多数人的决定,何如?”百姓们互相看看,以前从来没这么做过,没人给过他们选择,朝廷也只是下旨,遵从就照做,不遵从不是下狱就是被杀。这次他们这些人挺着不走也不是真敢违抗朝廷,只是看看朝廷的底线在哪里,一旦官府开始抓人或杀人,他们就会搬走的。朝廷也知道这个情况,只是百姓愚昧工部的人却知道这水说来就来,等不得,故而才派人下来劝搬迁。百姓们最终还是动了,在闵四左右站成了两堆。闵四让差役数了数,左手边的比右手边的多了十人,闵四拿过开道差役的铜锣,“当”地敲了一声,“速速回家收拾,观天相明日午时适合搬迁,大家一起上路!”
杨白觉得这个闵四很有意思,在处理与工部有关的公务时便找闵四。平时出去溜达也会偶尔找闵四闲谈两句。这次杨白除了三边会谈还有一项任务,就是勘察魏地到秦地臻州及河南郡的水路与陆路情况。魏秋寒景从来没将眼前的领地放在心上,他心里是整个中原大地,还有南边那苟延残喘的朝廷。故而杨白带上了闵四,这个人地理水文方面的知识很丰富,人也机灵,适合执行这项任务。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