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为了让曹净岚她们能更快适应和习惯王府的生活,康离挑了一个性情温和做事干脆利落的嬷嬷主管着济和院的事。
说是主管,主要是操心院中事务和与王府相关的事情,至于曹净岚的事情,还是曹秋娘管着,王府并不过多插手。
康离曾经和曹净岚聊过几次天,也不是聊,就是逗着她说话——以后相处的时候只怕不少,慢慢接触,也是想旁敲侧击地套点话出来。
曹净岚在家的时候已经开蒙了,康离考校过她,也就是刚开始学着描红,《三字经》也才背到“亲师友,学礼仪”。
康离想了想,又同太妃商量过一回,觉得不能让曹净岚把功课落下,但是曹净岚又不能像康离似的去国学宫或者京学馆读书,最后决定请一个西席先生,每日到府中上两个时辰的课,等曹净岚七八岁的时候,再送去京学馆。
这件事在康离和太妃看来并没有什么,这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只是曹秋娘并不这样认为,她知道之后,特意到太妃的院子给太妃和康离分别磕了三个头。
太妃和康离都跟她说不必如此,“日后一个府中住着,这么客气可怎么过日子,况且曹典从于阿离有恩。日后万不必如此,就像一家人处着就是。”
曹秋娘这才慢慢改掉一直以来的拘谨和客气,慢慢融入王府之中。等到曹净岚慢慢长大一点,康离也开始带她加入京城贵女们的社交圈。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当前康离要操心的是——春耕农事。
十七那天见完众农庄管事回到后院,太妃本来是打算再和康离仔细说说,逐渐带她接触农耕事务,但是被曹氏主仆的到来突然打断了,这才移到第二日的。
从国学宫一回来,太妃就将康离招到自己身边,“昨日被打了岔,没来得及问你,昨天见过了那么多的管事,也听了他们的呈报,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康离一下子瞪大了眼睛——她虽然知道太妃让她去旁听管事们汇报的用意,可是没想到这么快就开始考校了,她以为现在只是让她接触一番,以至于她没太放在心上,甚至连那些条陈和章程还没看呢,现在让她说,她也说不出什么有用的呀。
太妃看她这吃惊又迷茫的样子,不禁在心里质疑自己,是不是太心急了些,刚想着说些没关系之类的话安慰她一番,就见康离的神情又转为沉思,太妃到舌尖的话就又收回来了,静静地等待着她。
康离这个时间快速地在心中回想了一番昨天众位管事们的话。好在时间过去的不久,她还记得一大部分,其中有两件事印象最深刻。
第一件事关于暖房的。康离记得当时有个管事提到,去年有一座暖房扩建了,冬日里的出产的蔬菜水果多了三成。因此请示太妃另外两座是否也要扩建。
另外一件事就是粮食种植,去年粟米价格上涨,因此打算今年多种粟米。
“阿离不必有顾虑,”太妃见康离的神色已经平和稳定下来,但是一直不出声,以为她是怕说错了,于是出声安抚她,“有什么说什么,和祖母难道还有什么顾忌的吗?”
康离抬手挠挠脸又抓了抓脖子,有点不太好意思,“昨天说得太多啦,我就记住俩。”说着伸手比了个小树杈。
原来是这个。太妃笑了一下,想想也是,毕竟过了一天一夜了,能记住俩已经不错了。
“来吧,说说吧,想说什么说什么。”太妃扯了个靠枕在背后靠着,找了个舒服的姿势,“说错也没关系。”
“那我说啦?”康离一向打蛇随棍上,“说错了祖母可别笑话我,笑话得话也不能当面笑话。”说着还皱了皱鼻子。
“哪能呢,”太妃伸手拧了一下她的鼻子,不让她皱,怕皱成习惯不好看,“快说吧,一会儿又忘了。”
“第一个呢,就是暖房。”康离回想着昨天杭管家的话,“原本王府是有两座暖房的,没扩建前暖房产出的蔬菜水果只能供应王府,有时候送一些给和硕王府、忠国公、英国公等府上,剩下的一点点都给了王府酒楼。我说的对不对?”
太后点头,表示没错,然后示意她继续往下说。
“我没记错的话,那时候的只够‘大哙’和‘杜康居’两家酒楼每日限量供应两斤?”
太妃还是点头,表示康离没记错。
“去年其中一座暖房扩建,收成多了三成,但是王府酒楼中有四家开始每日供应四斤,这四家酒楼去年赚了不少,有一大半应该归功于这些蔬菜。”康离垂着眼睛说出自己的看法。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