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离离> 农桑(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农桑(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晋江文学
  

  “阿离的意思是,另外一座暖房也扩建,以此来增收吗?”

  “不。”出乎意料地,康离竟然摇头反对了,“这第二座暖房,三年内还是不要扩建为好。”

  太妃好奇,坐直了身子问康离,“这是为何?”

  康离的答案只有五个字,“物以稀为贵。”

  太妃能成为太妃,自然是聪慧聪明的,无需康离仔细解释,只此五个字,太妃就已经明了了她的意思。

  真不愧是我孙女。太妃露出骄傲的微笑,内心的自豪得意显露无余,阿离现在才八岁就能将事情想得如此透彻长远,将来定然能撑得住这个家。

  太妃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康离看到她脸上的笑容,就知道自己说的应该是合了太妃的心思了。

  太妃没有追问暖房的事,毕竟阿离已经说的很清楚了,“物以稀为贵”。

  因为暖房的事可谓与自己不谋而和,太妃自觉没有必要再赘言,因此直接问康离她记得的第二件事是什么。

  “这第二件……”康离说到这儿突然停了下来,然后下了榻穿上鞋就跑出去了,过了片刻重新回来看,手里抱着两个账本。

  “第二件就是粮食作物的事。”康离十分正经地叹了一口气,“民以食为天啊,粮食好重要的。”

  太妃被她这副“忧国忧民”的正经样子给逗笑了,但是想起来康离说过不能笑话她的话,赶忙收敛了笑容,也跟着她学,摆出一副正经的样子,“嗯,粮食好重要的。”

  如此打趣的话语康离要是再听不出来,她这两辈子三十四年就白活了,“祖母!”康离嗔道,言外之意:您在笑我啦!

  “咳咳,”太妃清咳了两声,假装正经地表情,“在呢在呢,你继续继续。”

  康离无语了一下子,也只能继续,“杭管事说,去年夏末粟米涨价了十文钱。我刚刚回想了一下,好像不太对,就回去找了账本来。”

  康离说着,将手中上面的那个账本打开找到其中某一页,“去年夏末,粟米的确涨了十文钱左右。”

  粟米的价格平均每斗上涨十文,那么一石米就涨一百文。王府的田庄面积都不小,中等的也要两千亩左右,田庄的田地分上中下三等,上等田地每亩可收粟米五石,下等每亩大概两石多一点。

  “若是按照杭管家说的,今年要多种些粟米,”康离回忆了一下杭管家的话,“五个田庄中的三个全用来种粟米,”康离在心中粗略地算了一下,“最少能多收三千两银子。”

  太妃思索了一下,微微颔首,“没算错。不过三千两银子而已,不算多。”

  康离也点头,接着又摇头,“对于王府来说,确实不多,可是平民百姓就不一样了。”

  “哦?”太妃坐起来,“你说说看哪里不一一样了?”

  这一次,康离没有立即回答,也没用五个字作为答案,而是沉吟了很久,才缓慢的开口。

  “如果一个百姓家中有十亩中等田地,一年可以多收半两银子,一年半两,两年一两银子。”康离越说越慢,“普通六口人家,日常消费一年半两足够。”

  “这不好吗?”太妃看向康离,“钱多了,日子好过了。”

  “不。”康离摇头,一开始是缓慢的摇头,后来就坚定很多,“今年米贵,明年多种多收,转年种更多收更多,但是,”康离抬起头看向太妃,“粮食降价了,怎么办?”

  “米贱伤农”。经济学道理是不会分古代还是现代,而且,是真的伤“农”,跟康离她们这种地主没有关系。

  话说到此处,太妃终于露出欣慰的笑容,抬手覆上康离的头顶,拍了拍,“阿离长大了。不过,”太妃的视线向下,落在桌上的两个账本上,“你拿这两本来,是干什么的?”

  康离顺着视线低头看了一眼,“本来是想着找个差不多的例子来着,不过现在用不着了。”康离摆摆手,表示不用在意了,然后身子一歪直接躺在了榻上,“啊,饿了!”

  “饿了吧,”张嬷嬷撩起帘子从外头进来,显然是听到了康离的声音,来到榻边弯腰将康离扶起来,“午膳已经准备好了。”

  太妃,往房间角落看了一眼,也惊讶了一下,“都这个时候了?那快起来用膳,饿着我们小阿离就不好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