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密,严禁喧哗。
但将士们在心中,却一齐应了一声:
“杀!”
陈副将不应该死,赵奢却砍了他的头。
将士们的心情充满怒忿,仅仅是出于对赵奢的爱戴和尊重,他们才把悲愤强压在心底。
现在他们明白了,这是出于战争的需要,火山的喷发,便指向秦军。
五千善射惯战的勇士在许历的率领下,于天黑时赶到北山。
埋伏的秦军并没有大意,为了避免因烟火暴露目标,他们吃干粮、喝凉水。
还在路上布置了哨兵、巡逻队。
但他们终究还存有一种错误的心理:
赵军未必敢来!
所以警惕性并不高,以致被人家悄无声息地干掉了还不知是怎么死的。
但还是有“漏网的”发出了“有敌情”的警报。
指挥官立刻命令部队按胡伤的原定计划进入隐蔽阵地,等着赵军入山后再“关上门打狗”。
可惜等到天亮也没再见赵军的影子。
估计袭击流动哨的是赵军的小股侦察部队。
稍一接触就又撤回,只得留下少量部队继续监视。
大部分人还是回到地窝子里休息待命。
想不到,许历的突击部队已经悄悄绕到他们身后,从最险峻的东南角开始攀登。
登山的困难无法想象,山坡基本呈六十度角,个别地段几乎垂直,根本没有路。
还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又不能被山下的敌人发觉!
好在虽然陡峭,却是乱石横生、犬牙交错。
石缝中还生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松树,可以抠住石缝、拉着树干,一点、一点地摸着向上爬。
当然很艰难,免不了蹬下几块松动的石头,或有人失手滑坡坠落。
幸而发出的声音都被阵阵松涛所淹没。
再加上秦军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山北的路上,根本想不到在漆黑的夜里还有人冒险爬山。
天色大亮后,监视哨发觉山上动静异常。
仰头望去,才看到敌人不知于何时已站到自己的头顶!
胡伤接到报告立即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
失去北山这个制高点,埋伏在那儿准备“关门”的部队就没有任何作用了,还可能被消灭;
赵军打开通往阏与的大门,就会给自己的攻城部队造成腹背受敌的威胁。
这个威胁是任何一个指挥官都不能面对的处境,却因失掉北山而降临!
实际上真正应该怪罪的还是他自己,他并非没有注意到北山的重要位置。
但一则认为登山的难度太大。
更由于在他的头脑中潜伏着“赵奢只求自保”的轻敌意识,又不可避免地感染到全军。
尽管他也做了预防万一的相应措施,但当时认为没有必要费那么大力气去扼守山顶。
真是“一着棋错”,小小的疏忽竟使形势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也可见赵奢的“麻痹战术”起了作用。
但胡伤尽管气得暴跳如雷,却还不承认会造成“全盘皆输”的结局。
在他看来,区区几万赵军虽然占了“地利”的优势,仍然不是自己的对手。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