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战国侠义> 第一百六十一章 礼待公主(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六十一章 礼待公主(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起点文学
  好个“不懂政治”的秦公主!名为“请教”,暗藏杀机:

  秦军十战九胜这是事实,如果否认近乎无赖,势必受到更深刻的质问和嘲笑;

  但承认秦军强劲只是前提,后边还有个“所以秦是强国”的结论在等着你。

  在谈判桌上第一个回合就承认“敌强我弱”未免太被动了。

  信陵君只得绕个弯不做正面回答:

  “齐国注重技击,艺高者赏四分之一两金,将士遇到弱军还肯踊跃,逢强敌就会溃散。

  因为赏太轻,不只得卖命,所以战斗力差;

  魏兵达到一定水平就可以享受‘武卒’的优厚待遇、而且终身不变,年老力衰后也不裁减。

  结果‘武卒’的数量虽多,能真正作战的却少。

  部队的整体战斗力不高,国家的经济负担超重,致使国力衰竭。

  秦国执行重奖重罚的政策,从士大夫到平民,有了功绩才能提升,无功还会被黜放。

  所以秦军素质好,作战勇敢,能多打胜仗。”

  青鸾不觉得意:

  “所以秦是强国。”

  信陵君微笑:

  “秦军的战斗力固然强,但能称为‘强国’都是几个方面的因素的综合。

  国君贤能、隆礼重义,国家就会治理有序;

  国君昏庸,轻礼弃义,国家便要陷入混乱。

  治者强、乱者弱,是区别国家强、弱的根本。

  此外还有几个判断强、弱的规则。

  君上品质优良受到民众的敬佩,民众就拥护他;

  反之,民众蔑视甚至仇恨君上,就不能为他所用。

  重视人才者强,反之则弱;

  关心民众者强,反之则弱;

  谨慎用兵者强,轻率用兵者弱;

  权柄独掌者强,政出多门者弱。

  在这些方面各国都存有缺陷不足,也都在调整政纲尽力改进。

  谁能最强,现在还不可骤下定论。”

  可怜青鸾公主虽然跟师傅读了几大本“圣贤”书,仗着脑瓜聪明,也悟透许多道理。

  但这一套“强弱之本、强弱之常”的理论却是闻所未闻,听得她晕头转向。

  青鸾毕竟是青鸾,很快就调整方向,从自己熟悉的方面继续攻击:

  “公子治国有方令人佩服,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指挥军队最为重要。

  您认为一个统帅应该怎样治军?”

  这对信陵君也不算难题:

  “无忌年少才薄,没当过大将,对于详细的军令条例还不熟悉,但知道应该掌握这么几个原则:

  首先,各守其责,虽死不得放弃。

  大将死于鼓、御者死于辔(控制驾车马的缰绳)而吏死于职守,士大夫死于战斗序列。

  其次要严格执行命令:闻鼓而进,闻金而退;

  顺命为上,有功次之;

  令不进而进,与令不退而退者同罪。

  最后还要严明军纪:

  不残害百姓,不毁坏庄稼;

  对顽抗者不放过,对投降者不杀伤。”

  这几条“军纪”大概是专为秦军为制订的。

  因为他们每攻一处都是烧杀抢掠,不仅庄稼,什么都要毁成一片白地方才罢休。

  为了多获首级,不管伤兵俘虏,甚至百姓的人头也都割走。

  青鸾虽没上过战场,但听得多,所以对这些现象也很了解。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