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绞尽脑汁,智绝计穷不能取胜,当然感到进退两难。
但邯郸的处境也日益困难:
长时间的被围攻,人力、物力的消耗很大,却得不到任何补充。
国家储备只能用于维持战争,而且还是保持在一个人生活需要的最低水平。
一般贫民百姓平常多是一天挣上一天吃,没有多少积蓄。
战争时期已经找不到可以养活一家的工作,不能参战的人,几乎陷于绝境。
平原君虽不必直接投入战斗,却也天天到城上城下去巡视。
日复一日的打下去,展现在他眼前的,只是日益凄凉。
为了供应战争的需要,许多房屋都被拆得残垣断壁,街道夷为片片废墟。
从高处望去,满目疮痍惨不忍睹,令人触景生悲,鸡犬更是早已绝迹。
白天战火纷飞,喧嚣震耳压倒了一切,还能让人忘掉这些;
近几天秦军停止了夜战,到了晚上城里一片漆黑。
能听到的尽是伤病老幼的呻吟号哭和断续单调的击柝报时声。
岂止是“生悲”?更有一种身在地狱中的感觉。
实际上,长期被围困之城,也的确是一座人间“地狱”!
在苦难的煎熬下,平原君的信心也在日渐萎缩。
尽管秦军的各种攻势再次被击退,但冬季临近。
他无法想象,在那阴风怒号、冰雪交加的日子里,缺衣少食的邯郸,怎么能度过饥寒交迫的这一关?
各国的援军都重新启动。
尤其是信陵君夺军救赵的好消息,无疑有如强心剂。
唤起了赵国军民的希望,成为支撑他们在艰难中挣扎抗争的巨大精神力量。
但是对于度日如年的邯郸人来说,从“希望”到“实现”这一段需要等待的距离,就未免太长了。
长得让人感到渺茫。
一有空闲,大家就都翘首南盼,可惜,“奇迹”却总不肯从天而降,盼到的总是失望。
实在等急了,平原君又要想办法派人突围去催促,鲁仲连并不同意:
“其实他和您同样急,但您得替他想想。
不做好各种准备,仅靠现有的兵力怎能同五十万秦军对抗?
到了他可以出战时,又何需催促?”
李牧组建的三万精锐骑兵在敌后展开了机动灵活的游击战。
他不据城池,不在乎一土一地的得失,三万铁骑时分时合,倏忽而来。
飓风般横扫秦军,迅速地歼灭一部分敌人后,又急驰而去。
为了减轻邯郸的压力,有几次甚至从背后威胁到秦王的“御营”。
迫使王龁慌张调集大量兵力回师护驾。
李牧的部队人地两熟,能够随时得到当地群众的支持;
代郡接壤胡人活动区,民风彪悍,男女老少都能骑射,已都进入战时状态。
进剿的秦军来了,大家骑马就走,人去村空;
秦军刚要追杀,突又遭到李军的打击。
等大队秦军赶来支援,已经只剩遍地死尸,连军械马匹等所有军用物资,尽被村民卷走。
秦军多方侦察也找不到一丝李军的线索,所以李牧的兵力不多,却让王龁非常头疼。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