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战国侠义> 第九十一章 鸡鸣狗盗(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九十一章 鸡鸣狗盗(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起点文学
  除“三教九流”和无家可靠者外,出于工作需要,他还搜罗了许多各个层次的“知识分子”。

  即“士”,做自己的参谋和助手,所以他的门客成分相当复杂。

  社会现实还不能使他形成“众生平等”的意识,而且“绝对平均主义”也非“真公平”。

  为了便于管理和分工使用,孟尝君把门客分为三等:

  高级的住在“代舍”,意指能代替自己去处理事务的,二人一室。

  伙食标准是四菜一汤,有肉有鱼,出门坐车。

  中等的住“卒舍”,指其能辛苦地为孟尝君效力者,八人一室。

  天天有荤菜,出门步行。

  一技之长也没有的住“传舍”,其实就是给那些流落街头的穷人们设立的“收容院”。

  住大草棚,食脱栗之饭,仅免其饥寒而已。

  交朋友可以“一视同仁”,在待遇上则由能力、贡献而定。

  似乎还挺够意思,但他也有“走眼”的时候。

  一天门上来报:

  “有位冯谖先生求见。”

  请进来后,只见冯谖三十有余,瘦瘦的、高高的。

  两眼还有神,衣服破旧,一双草鞋,还有一把剑,用破布包着,拿根草绳捆在背后。

  除此外,身无它物。

  好在孟尝君从不在意对方的贫富,照样客客气气地问:

  “先生下辱,何以教田文?”

  冯谖一笑:

  “我穷的无以为生,听说您招纳门客,无论贫贱都给饭吃,所以来投奔。”

  孟尝君满口答应收留,又问有什么爱好、擅长什么技能?

  回答:都没有。

  孟尝君叹口气:

  “那就只能住‘传舍’啦。”

  过了几天,“传舍”长来报告:

  “冯先生吃完饭就弹着剑唱:

  ‘长铗(即‘长剑’)归去吧,食无鱼!”

  孟尝君笑了:

  “这是嫌伙食不好啊,请到‘卒舍’去,听听他还说什么。”

  又过几天,“卒舍”长报:

  “冯先生还是弹铗而歌:‘出无车。’”

  孟尝君有些吃惊:

  “想做上客?必是有些本领藏而未露?那就请到‘代舍’!”

  这回冯先生可以天天乘车了,但也只是东游西逛,没见他做出什么正经大事来,而且过几天又唱了:

  “长铗归去兮,无以为家!”

  孟府的管事和许多“高级宾客”都生气了:

  “没见过这么贪得无厌、不知羞耻的人!让他走人算了!”

  孟尝君摇摇头:

  “客人可以自愿走,我却没有赶跑朋友的规矩。”

  问知冯谖家中只一位老母,便让人按月送去柴、米、零用钱。

  “有求必应”是孟尝君的一个基本原则。

  冯谖这才不让他的“长铗”归去了。

  由于门客太多,孟尝君和信陵君同样也发生经济危机,不得不搞些“预算外收入”。

  在他的封地“薛城”里向百姓们放债取利以贴补日用。

  后勤部报告:

  “库中钱、粮只够一月之用,请预做准备。”

  孟尝君便问各位:“谁能代田文到薛城去收债?”

  原来古时候有“学识”的人大多偏重“文科”,“理科”知识则很贫乏,许多人甚至不懂数学。

  收债要按本计息。

  不仅用到“加法”还需运算“乘法”,比较复杂。

  只因不能当做“求官”的工具,所以大多数人不感兴趣,能担当“会计”重任的很少。

  不想,冯谖却挺身而出:

  “我去。”

  孟尝君大喜:

  “我就知道冯先生不是平凡的人,到关键时刻,准能给大家露一手!”

  冯谖行前问孟尝君:

  “收到钱后买什么不?”

  孟尝君一向不问家务,也不知该买什么,一挥手:

  “你看府中缺什么就买什么吧。”

  薛民万户,欠债的倒有八千。

  听说孟尝君来讨债,年成不好,租税又重,还不起的很多,难免长吁短叹、人心惶惶,使薛城蒙上一层愁云。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