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意见是?”
“我想建议由对方向银行争取中长期贷款,由我们公司为其提供贷款担保。”
“这会有风险嘞。”
“有一点,但不会太大。”
“还是不太妥当。”
“你想,这笔贷款虽然是由我们公司提供担保,但由于所贷款项全部都在我们公司内使用,所以说其风险并不大。退一步说,届时万一对方不能按时归还贷款,我们可以用这笔钱替其归还,作为用以收购其股权的代价,所以说,我们没有任何损失可言。”
“这样呀。”赵总一想也觉得确实可行。
“应该算是蛮不错的解决方案。”杨铁良认真地解释道。
“这样吧,反正我的观点已经说了,只好不让公司吃亏就行。”
“赵总,这个你尽管放心,只要有我在,决不可能让公司蒙受损失的。”
“这样就好。”
杨铁良的一番说辞,从表面上看并无漏洞,且又都是出于为公司未来发展着想,赵总自然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可这样一来,事态的发展,就对杨铁良十分有利。不用说,那二千一百万元贷款的期限,最长可争取到三年以上,即使是一年以上,则对其参与金海湾项目转让利润分配所需时间也已足够,因此,听到赵总同意以这种方式解决扩股问题,杨铁良自然是满心欢喜。
解决了云南昆明本源实业公司的参股注资事项后,至于香港华亚公司的注资问题,其难度则相对小得多,杨铁良只需继续仿照前次做法再实施一次而已。而且,由于从事进口内销业务一直是新宝的经营主业,只要这一业务一天不停止,滞留 在境外的资金就源源不断,周而复始,那么,他就一天不用担心追加注册资本的弥补问题。
正是由于设计巧妙,实施得力,杨铁良才得以如愿以偿,不仅如此,他竟瞒过了赵总的眼睛,不仅轻而易举地成为了新宝公司的最大股东,而且持股比例已高达百分之七十。不过,表面上,赵总仍是新宝公司的董事长,而他自己则继续当他的总经理。
但是,经过股权结构调整之后,新宝公司董事会的董事构成却发生的本质变化。原来只有五名董事,现在增加为十一名,其中,物资总公司为三名,杨铁良以个人名义派出四名,云南昆明本源实业二名,香港华亚二名。这样一来,新宝公司实际上受杨铁良控制派出的董事共有八名,在未来的公司董事会上已成七比四的形势,杨铁良占有绝对多数。
在顺利解决了公司股权结构之后,杨铁良立即着手与洪涛公司签署金海湾土地开发项目转让合同,并对外公布。到此时,赵总才似乎意识到杨铁良当初急于推动股权结构调整的真正用意,然而,一切都已太晚。不过,最关键的还是,赵总一直抱着一种观点,就是新宝公司能有今天的局面,全因有他杨铁良在掌控,所以,觉得让对方多分一点利润也并无不妥。每每想到这一层,赵总就暗自对自己说: “算了,随他去吧。”
洪涛公司自接手金海湾五十万平方米土地开发项目之后,一直抱定要作长期作战的打算,把那片土地逐步开发出来。可是,世事常常是出人意料,到了一九九三年下半年,由于上面突然实施宏观调控措施,大力紧缩银根,致使许多企业资金一度呈现空前紧崩状态,在这突变面前,不少公司尤其是那些靠银行贷款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公司,纷纷宣告破产,一时间,社会上纷纷盛传着有关公司老总或老板跳楼自杀的新闻。
在突然爆发的强力紧缩银根的残酷现实面前,洪涛公司也几乎遭受灭顶之灾,虽然金海湾项目转让费已付清,但由于银行信贷资金之门已经关闸,公司的资金流一下子突然吃紧,后继基建等费用无法保障,这种状况令张鸿宝大为紧张,甚至到了惊慌失措的程度。他明白,如果不能按期支付施工单位的工程费用,一旦对方要以法律途径解决之时,则因违背合同而承担赔偿金额将是一个天文数字,他当然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的。但是,又去哪里寻找更好的法子呢?
据传,张鸿宝在无计可施之下,是通过拍卖公司存量资产用以支付建筑公司欠款的,由于公司的经营状况急转直下,自然招致上级主管领导的严厉批评和公司员工的不满,最终被罢去了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职务,并调离洪涛公司。
突然出现的乌云压顶之势,也是杨铁良所始料不及的,但是,此时此刻,他感到自己实在是一个十分幸运的人,他甚至不敢想象,如果金海湾那五十万平方米的土地开发项目仍在他手中,那将会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局面啊。如今,他不但不用像其他多数公司那样整日为担心资金链断裂而发愁,反而因金海湾项目的成功运作,公司的资金一下子变得富余起来。为此,他推开室中窗户,遥望天空,双手合一,默默地祈祷。感谢上苍对他的眷顾,同时,严峻的现实也再一次告诫他:商场如战场,风云变幻,胜败得失实在难料。
然而,即使如此,一桩意想不到事件的发生,将他的事业一下子从顶峰跌入了低谷,险些断送了他自己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