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也是。”
“我觉得要想把新宝公司发展成集团公司,股权结构也应有相应变化,以前由于规模小,股东各方只是由你我两家组成,如今规模大了,自然也要吸收新鲜 血液,适当地让公司的股权结构多元化。”
“问题可能仍在于人家是否愿意将资金投入我们的公司里来,虽说目前银根比较松,但要找到一个好的合作伙伴,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这个你放心,具体操作由来我来做,赵总只要拿主意定方向就行。”
“我这里没问题。不过,杨总,我有一句话说在前头,可能不一定中听。”
“赵总,不用这样讲,有话尽管说。”
“我的意思是,不管公司今后如何变,但第二大股东必须仍是 D 县物资总公司,在这个问题上,是不可动摇的。否则,我很难向他们交待。”
赵总在这里所说的“他们”,显然是指 D 县的大小领导及物资总公司的全体员工。作为半官半商身份的赵总,常常会把人事关系及职位的升迁看得特别重。
有职就有权,有权才有财,对此,杨铁良自然明白个中原由。他回应道:“这一点,赵总尽管放心,我这样做,主要是为公司的未来发展着想,何况你我合作这么多年,你应该是了解我的。退一步讲,即使日后引进了新的股东,你我作为老股东,岂有吃亏的道理。”
“如此最好。”
“其实,说白了,我们提出增加新股东,从表面上看为了吸收新的资金加盟,而本质上只是为未来改制上市铺平道路罢了。”
“就这么简单?”
“当然。”
“那你去准备吧,我没意见就是。”
“好,有赵总这句话,我可以放心地去做。我坚信我们今天所定的目标一定能达到。”
“能成功地成为上市公司,那是再好不过了。”
“我有信心,也有这个把握。”
“噢。”
“不久前,我与华通公司的董事长一道吃饭,他说他们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所筹资达二十八个多亿,因一时找不到好项目而不知如何用它。当时,听到此话,我真是很羡慕他。”
“可能也有一些言过其实的地方。”
“我也这样认为。不过,通过发行股票走直接融资之路,在国外早已是很平常的事。所不同的是,由于内地新股发行市盈利率偏高,因此,同样是一块元钱的股票,在内地发行就可筹集到更多的资金,这对企业的发展十分有利。”
“我听说发行股票的相关费用不小啊。”
“是的,据我所知,除了明文规定必须缴纳的费用外,还有许多是摆不上台面的费用,但不管这么说,还是得远大于失的。所以,我建议一搏。”
“既然这样,那就干吧。”
经过这次讨论之后,杨铁良立即着手进行公司股权结构调整之事。他的基本思路是将现有的两家股东增加为四家。同时,按一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重新调整各自的持股比例,其中,D 县物资总公司的持股比例由原来的百分之四十一缩减至百分之三十,投入资本应为三千五百万元人民币,抵扣原先投资额,仍应追加投入一千五百万元,考虑到物资总公司一下子拿不出这么钱来,经过协商决定以公司的未分配利润和不动产评估升值部分充抵,杨铁良的持股比例由原来的百分之 四十九缩减至百分之三十九,对于追加投入资金部分,同样仿照物资总公司的办法解决,如仍有缺口,则由他个人用港元弥补。第三股东就云南昆明市本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百分之二十一,投入资金折合人民币为二千一百万元整。第四家股东是香港华亚实业公司,持股比例为百分之十,投入资金折合人民币为一千万元整。
由于不用新增资金投入即可享有价值三千万元人民币的股权,而且仍可继续做第二大股东,赵总自然无话可说,心里还有说不出的高兴和满足,不仅如此,公司的其他董事也多数都持赵总同样的观点,所以,在董事会会议上很顺利地通过了杨铁良提出的股权结构调整方案。
不过,事情也并非杨铁良所想象的那样顺利,主要反映在实际注资和验资过程之中。
由于杨铁良提出调整公司股权结构的真正用意,在于年终利润分红过程中,能使自己处于一种更有利的位置。如今虽然持股比例已得到大幅度提高,但包括香港华亚和昆明本源在内两家公司共需注入资金达三千一百万元人民币,显然,他并不想真的从自己口袋里掏出这笔钱,如此一来,只能通过非正当的手段来解决注资问题了。
为此,杨铁良再次把赵总请了出来。一见面,他即开门见山地对赵总说:“昆明本源公司要一下子投入二千一百万元看来有点问题。”
“原先不是都谈好了的么”
“是呀,据对方说,本来资金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正在兴建的两栋厂房要提前竣工,占用资金突然增大,以致资金周转上一时出现缺口。”
“他们是不是在找借口?”
“据我所知,对方的诚意是没有问题的,对方目前所遇到的暂时困难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依你之见呢?”
“我个人觉得昆明本源公司应该抓住它,主要是出于我们今后开展松茸出口贸易着想,有了对方为我们提供廉价的货源,就不愁财源不会滚滚而来。所以,从战略上考虑,本源公司这个股东不可少。”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