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错误是肯定的,这里不消细说,众人皆知,那么只谈苟晶。
苟晶并不幸福,如果她足够幸福,也不会23年后又旧事重提,况且当年的事其实与她的利益关系并不大,但她还是选向教育部门举报,最大的原因当是气不愤,当看到班主任女儿幸福的模样的那一刻,她就已经方寸大乱了。
百度百科的资料显示她在2016年首次与班主任的女儿接触,距离现在也就是四年时间,这个时间段符合一个人的心理变化。
起初她不会有过多考虑,但人性深处的东西决定了她必然不会轻易放下,双方的对比太过明显,她是绝不可能欣然接受的,越想越不痛快。但在2016年到2020年中间,她并没有真的付诸行动,缺少一个催化剂。
也许这期间就尝试过想弄垮班主任一家,因为过去的事终于不能重来,她是不可能幸福了,但心里的恨无处发泄,那句话是怎么说“得不到就毁掉”,而且时间一长,她会有这样的想法,班主任女儿现在的生活本该是我自己的生活,既然我没有过上,你也别想过。
还是回到玩具的例子上,假设那个玩具并不会保值,但是捡了你玩具的人拿去和他的朋友分享了,瞬间成了朋友中的焦点,你还不知道原来你丢弃的玩具竟有这种本领,当你一旦知道,你就多少会有点不舒服,但正常人并不会采取什么极端行为,可是如果你不幸福呢,你的处境很遭,没有朋友,没人看得起你,那么反观捡你玩具的人,他却那么受朋友欢迎,你心里一定会产生变化。
苟晶变了,在四年中也许多次尝试搞事情,谋求补偿什么的,但并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直到2020年发生了一些事情,让她彻底下定决心。
碰巧现在资讯极其发达,不管什么事都能迅速传遍世界每个角落,尤其事情本身还很敏感,尤其她还添油加醋,刻意把事件放大千倍万倍。
这并不意外,她也可能并不是蓄意想做什么,只是人性的黑暗面使然,仇恨气愤会让人的心灵扭曲,做出平时做不到的事,说谎实在只是小事一桩了,她越不满意自己现在的生活,就越仇视班主任,就会把当年的事件描述得越黑暗恶劣,而网民本就对于轻描淡写的事没感情,事件越黑暗恶劣,就越能激起他们心中的兴奋之情和深入了解的冲动,所以在多方风头的加持下,这把火越烧越旺。
好处是当火足够大了,终于引起重视,虽然苟晶这个人受害程度并不深,但因此牵出了许多其他真正的受害者,也算是意外收获。
现在我们假设如果苟晶并没有火,没有人关注,那么事情会得到现在的结果吗?
显然并不能。
由此也引来了这一章的主题,哗众取宠有无必要?
这个成语都知道是贬义,但其实褒贬有时候并不重要。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按闹分配,等很多俗语成语都是类似的意思,大家都很清楚,这是现实,即便可能是贬义,但丝毫不影响大家蜂涌而至地选择以这种方式行事。
看看现在的短视频平台也可知一二,老实本分的视频是没人看的,就算你宣扬了正能量了,普及了知识了,但也并没有人看,可能有一小部分真正喜欢的人,但体量很小,微乎其微,想红是不可能的。但反观那些装疯卖傻骚首弄姿的视频,往往就很受关注,粉丝也越越积越多,终于成了红人。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