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何日彩云归> 第三章 过着黑人的生活(二)(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三章 过着黑人的生活(二)(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17k小说网
  

  周华正在猜这个人会是谁呢,就听丁校长继续说:谈恋爱的学生不是一两个人,学校已经查到了四个,两男两女,现在学校宣布给这四个学生开除处分,他们是----。华并没听清楚到底是谁和谁因谈恋爱被开除了,但有一个人周华听清楚了,他和是周华一个工区的,是工区指导员的儿子,叫吴江,平时很张扬的一个人。虽然谁与谁谈恋爱、谁因为谈恋爱被开除,都与周华没有任何关系,但周华听到“开除”的处分时,还是不免心里吃了一大惊,心里觉得谈恋爱肯定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尽管这个年龄周华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谈恋爱。那个吴江被开除后,他父亲把他弄到了96 大队的子弟学校去继续读书,后来听说在96 子弟学校也因为谈恋爱让女方怀孕了,又被开除,还被那个女生的哥哥暴打了一顿,差点丢了性命。

  八

  这天的语文课上《消息二则》,其一是新华社长江前线消息,是报导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的事。初二上语文的是王老师,一个年轻的女人,很矮很胖,脸都是圆的,老师都要先朗读一遍课文,王老师读道:“新华社长(zhang)江前线消息……”,读完之后又给学生逐字逐句的解释:“这篇报导是新华社的社长写的,这个社长姓江,名字叫做前线……”。周华老是觉得不对劲,因为周华家订有《参考消息》报,报纸上经常能看到XX通讯社的消息,周华觉得这应该是新华通讯社的消息,“新华社长(chang)江前线消息”才是正确的读法,而不是新华社的社长姓江名前线写的消息,于是周华就向王老师直接提出自己的看法。

  周华满以为会得到王老师的表扬,没想到王老师用眼睛狠狠地瞪着周华,周华分明在她的眼里看到了愤怒的火焰,半天才从她的嘴里吐出几个字:“你以为你是谁!也配来教训我?”

  看到她的眼神,周华就已经被吓了一跳,又听到她恶狠狠的声音,周华快要被吓哭了。周华不明白这个老师为什么明明错了,还这么凶恶,算了吧,谁叫人家是老师呢,从此周华再也不和这个老师说话了,也不听她的课。多年后,这个王老师已经不再是老师,到一个什么医院去当了护士,有一次她看到周华,向周华打招呼,周华明明知道是她,就是装不认识,一句话也没和她说。

  放学后,钟俊对周华说:“吃了晚饭你和我去玩好吗?”

  周华问:“玩什么?”

  钟俊说:“你来了就知道了。”

  周华说:“那好吧,我来。”

  钟俊把周华带到一个工程师家的后面,就地坐下,示意周华不要作声,用耳朵听。周华真的用耳朵听,听到有人在唱歌,而且还有音乐伴奏,是个女人的声音,虽然听不清唱些啥,但觉得非常好听,那个女人的声音也很甜。

  周华还在陶醉呢,钟俊叫周华走了。走出那个工程师家很远后,周华才问钟俊:“你怎么知道他家今晚会有人唱歌?”

  钟俊说:“我也是无意中知道的。有一天晚上我老爸骂我,我就出来外面玩,就听到他家有人在唱歌,有时是女的在唱,有时是男的在唱,还有音乐伴奏,第二天晚上我又出来听,还有。以后我就经常来听,有时有,有时又没有,但大部分时间都有,所以我就叫你也来听听。你觉得今天那个女的唱得好听吗?我第一天听到的就是这个女的在唱。”

  周华说:“是好听,声音好甜的,只是没听清楚她唱些什么。”

  钟俊说:“我也是没听清楚。”

  没过多久,钟俊对周华说:“周华,我知道了。”

  周华有些莫明其妙:“你知道什么了?”

  钟俊说:“唱歌的事呀。”

  “什么?你知道了?那快说呀。”周华说。

  “是这样的:那个工程师家唱歌的不是真人,是录音机。是录音机你知道吗?”钟俊的口气有点骄傲。

  周华不知道什么是录音机,更不知道录音机怎么会唱歌的,于是就问道:“录音机是什么呀?是怎么唱歌的?”

  钟俊说:“和收音机差不多的,有四个喇叭,两个大的在下面,两个小的在上面,有两个可以打开的小仓,打开后放进磁带,按下播放开关就可以听了。在家就用一根电线插在插座上放,到外面的话就在后面的盒子里放进四节电池就可以了。”

  周华又问道:“什么是磁带?”

  钟俊说:“我也不知道呢,听说是一个小盒子,里面有好长好长的带子,声音就是从那个带子里放出来的。”

  周华一直没有看到过录音机是啥样子,心中老是在想,要是能看看就好了。那天正好是赶场天,中午不想做作业,周华就和赵平他们一起去赶场,场坝离学校不远。正走着呢,周华他们就听见后面有放录音机的声音,转回头来看,只见一个留着长头发的男人手里提着四喇叭的录音机,穿着大嗽裤,尖皮鞋,嘴上蓄着小胡子,戴一副大的黑眼镜,还叼着一支烟。周华他们看见他,心里都觉得有点害怕,又觉得新奇,就站在路边看。等他过去之后再走,不远不近的跟着他,主要是想听他录音机里传出的邓丽君甜美的歌声,而不是看他那个象女人的背影,周华也第一次见到了录音机是啥样子了。

  读初三时,周华和赵平、郑福在一个班,钟俊在另一个班,李赣转学走了。周华的班主任是毕老师,一个年青的女老师,比常老师还漂亮,辫子也比常老师的还要长,就是有一点比不上常老师,毕老师爱骂人,同学多有点怕她,不敢和她说话。

  周华的同桌是个女生,很文静的样子,瓜子脸,白白的脸庞,大大的眼睛水汪汪的,叫玉兰。全班都是男女同学混合坐,只有最后两排因为没有女生了,才是男生和男生坐。除了最后两排座位之外,其余座位几乎都有分界线----三八线,但周华和玉兰的座位上却没有。周华觉得玉兰漂亮是漂亮,总好象有点不对劲,不过也说不上是哪儿不对,但周华心里十分高兴和玉兰同桌,虽然很少和她说话----因为大家都这样:男生女生之间不说话,怕被别人说成是在谈恋爱。

  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就是同桌同学打架的时候,原因多是过了三八线,老师转过头来后,战斗就停止。上课时周华是不会关心其它事的,一心只听老师讲课,玉兰悄悄地递给周华一张纸条,叫周华看谁和谁又打起来了。周华看了玉兰一眼,玉兰用眼神指引周华去看,周华顺着玉兰的眼神看过去,正好看到赵平和他的同桌在打架,然后又看了玉兰一眼,遇上玉兰的眼神,两人会心的一笑,然后假装什么也没发生,又正儿八经地听老师讲课。

  课间休息时,玉兰看了看教室里没人,只有她和周华两个,就问周华:“周华,你是哪儿人?我以前没见过你呀?”

  周华说:“我是江南的,来了几年了,在你们学校读了三年书了。不过我也没见过你。”

  玉兰说:“我是问,你是不是矿里的?”

  周华说:“不是,我是96 大队工区的。”

  玉兰惊奇地说:“是吗?我家原来也是96 大队工区的,我爸爸觉得地质队不稳定,到处跑,才调到矿里来的。”

  周华说:“哦……”,周华正想要说什么,忽然看见有人进来,就急忙说:“有人来了,不说了。”

  玉兰也就没再说话。上完新课以后,玉兰递给周华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周华,你怎么不划三八线?周华回写道:我可不想和你打架。然后又递回给玉兰,玉兰看后只是笑了一下,并没有说什么。二十四年后,当周华再一次见到玉兰时,两人还能想起这些趣事。

  好几天没看见玉兰来上课了,周华一个人坐,上课下课都要看一看玉兰的座位,但就是不见玉兰。周华也不知道玉兰是为什么不来上课,也不好意思问那些和玉兰住在一起的同学,其实周华也不明白自己为啥会在意玉兰不来上课。

  一星期后,周华才又看到玉兰。周华急切想知道上星期玉兰为什么没来上课,老师还在上新课时,周华就把纸条递到玉兰的手里,但是玉兰看过之后并没有回纸条给周华。这让周华更加着急,这一节课周华根本没有听进任何东西,直到下课后,玉兰才告诉周华,上星期没来上课,是因为她生病了。周华看了看玉兰略显苍白的脸,才知道玉兰的身体不太好。从此之后,周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知道玉兰又生病了,因为每隔一段时间,玉兰就会有几天不来上课。看不到玉兰的那几天,周华总是觉得心神不宁,上课时也不听老师讲,心里老是在想玉兰,一旦玉兰病好了来上课了,周华又能安心听讲。

  四月的阳光格外暖和,照在身上让人感到有此困意。吃完中饭,周华躺在学校前面的草地上,看着对面的大山,心里在想:来这里读书已经三年了,还没到过对面山上,也不知道山上有些什么。越想越觉得要上去看看,于是就动身向山上走去。

  开始时山势还算缓,周华并不觉得吃力,一边往上走,还一边往下看,看见学校越来越小,公路上的汽车也越来越小。又走一段后再往下看,汽车就变得象小虫子一样了。这里,周华感到明显的吃力了,山势变得非常陡峭,每上一步都感觉非常困难。但周华并没有停下脚步,用手抓住小草,慢慢地往上爬,实在爬不动时,就停下来息一息,喘气稍微平定后又继续爬。汗水不断地流出来,周华感到衣服都湿透了,每当有风吹来时,周华便停下脚步,任清风吹在湿透的衣服上,风将汗水吹走时,也带给周华一阵阵凉意。

  当年到下面公路变得象一根线一样时,周华终于爬到了山顶。山顶上是一个凹陷的大口子,与经典的火山口一样,只是小些;又像是一个很大的盆,盆底是平的,盆壁上长满了桃树,粉红的桃花正在怒放,周华还看到有准备开放的花蕾,微风吹起时,有一阵阵的花香扑鼻。周华不明白,为什么山下的桃花早就谢掉了,而这里的桃花才刚开呢?

  下午放学时,老师布置本周的作文:题目自定,写什么都可以。周华便把今天上山的情景写成了一篇游记。让周华没有想到的是,在接下来的作文课里,老师在班上表扬了周华写的这篇作文,并当着全班同学朗读了全文。周华心里感到很美,这是周华读书以来,第一次因为写作文被老师表扬,也是周华整个中学期间受到表扬的唯一一篇作文。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一年的初三好像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就过去了。中考是在本校进行的,县里派有老师来监考,单人单座,一天考两科。这些考试题目在周华看来都没什么难的,英语不在中考的课程内,最后一科考化学,其它题目都好做,唯独最后一题让周华想得头痛,而这题又有15分。题目是这样的:实验室里有硫酸、氯酸钾和其它实验设备及辅助药品,请你制备盐酸,写出反应式并配平。对这道题,周华想不出该怎么做?想想书上,只学过用硫酸和食盐制备盐酸呀,可是题目里没有食盐,怎么制呢?想到了食盐的成分是氯化钠,但题目里面又没有氯化钠,题目里面只有氯酸钾,而氯酸钾在书上讲的是用来制氧气的。直到铃声响起,交卷时间到了,周华才突然想明白这道题目原来是这样的简单:将氯酸钾加热得到氯化钾,氯化钾与氯化钠的化学性质是一样的,可以用氯化钾代替氯化钠,将它与硫酸进行反应就得到了盐酸呀!可惜时间已经来不及了,虽然这道题目周华没能做出来,也就是说这次考试中周华没能拿到这15分,但对于周华来讲,得到的远远比失去这15分多,因为周华知道了什么叫“融会贯通”、什么叫“触类旁通”、什么叫“举一反三”,这次的教训对周华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有着极大的帮助。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